水稻田间管理要素的掌握内容摘要:
1、稻的田间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问题做一个浅要的分析。 一、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水稻移栽后,由于根系受伤,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长,叶色变黄,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 1、查苗补苗。 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 须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2、看苗灌水。 大苗播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经两三天后,落浅到一寸左右。 小苗移栽,灌浅水 1 寸左右。 3、追返青肥。 当新根长出 2时,可追施返青肥、以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蘖早。 迫肥时灌浅 1 寸左右,每亩追施硫铵 2 千克左右。 4、防治潜叶蝇危害。 随水稻插秧,潜叶蝇也从秧田转移到大田。 可喷施“乐果”,效果很好。 二、分蘖期管理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 2、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 管理任务,要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蘖,控制无效蘖,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为丰产打下基础。 1、早施分蘖肥。 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每亩施用尿素 克为宜,最多不超过 5 千克。 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例伏。 2、浅水勤浇、适当晒田。 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浇水 1 寸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 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 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 生长过旺时,可结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 3、无效蘖,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3、防除杂草和病虫害。 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 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叶稻瘟、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 虫害如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 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三、长穗期管理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井进,除茎秆急剧增长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蘖向两极转化,有效蘖继续生长发育,无效蘖逐渐枯死,稻田防止过早封行,保证细穗分化良好。 1、巧施拔节长穗肥。 凡是拔节后叶黄缺肥田,应巧施穗肥,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 一般施用尿素 克左右。 不可施肥过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孕穗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 4、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可在出穗 15巧施粒肥。 一般每亩施尿素 1克。 切忌施肥量过大,引起贪青晚熟。 2、灌好“养胎水”,适时落干晒田。 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时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时期。 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数少、空壳多,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 此时正值盛夏,日照强,温度高,适当加深水层,可以控制水温。 一般保持水层 2深。 3、防治病虫害。 水稻拔节后,病虫害流行,纹枯病、白叶枯病、叶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常在这一时期为害,要注意及时除治。 进入 7 月,持续高温,水稻生长十分繁茂。 高温、高湿是稻瘟 5、发生的主要因素。 (温度主要影响水稻和病菌的生长发育,湿度则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 尤其是水稻即进入抽穗开花期,稻瘟更易发生。 一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加强田间管理:科学管理肥水是综合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措施。 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 水稻生育中后期施肥要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增施磷钾肥。 管水必须与施肥密切配合,实行科学合理排灌,以水调肥,浅水勤灌,结合烤田达到促控结合。 要防止孕穗、抽穗期断水,以免影响水稻生长,造成发病。 同时,要清除池埂杂草,除去稻瘟病的中间寄主。 水稻生长茂盛处极易发病,应经常查看苗情,及时处理。 2、化学防除:稻瘟病药剂防 6、治的重点在于保护分蘖盛期和抽穗期,以防治叶瘟和穗瘟为主。 在水稻抽穗前后,要根据预测和田间调查,注意喷药保护处于易感期的病株及感病品种。 叶瘟要注意控制发病中心。 根据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施药次数,施药区以预防穗颈瘟为重点,注意在水稻抽穗期 7(破口初期,破口率 10%左右)防治,必要时齐穗期再施药一次。 可选用的药剂有:施保克、三环唑、稻病宁、稻瘟灵、富士一号等,使用方法要依照说明书,施药时要避开开花盛期,应选在早 9 点前,下午 3 点以后施药。 四、中籼、中粳的中后期管理此时是中籼、中粳水稻生育进程,正值穗分化和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是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最有利时期。 科学管理对夺 7、取优质高产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对前期生长量不足的田块,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希望不要忽视这段时间的管理。 施肥技术:1、穗肥:当前正是拔节和幼穗分化期,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 本次施肥的目标:第一,使每穗颖花数与颖壳容积达到预期要求,即形成足够的库容;第二,使抽穗时群体叶面积指数适且,并形成理想株型和强健的根系;第三,增加抽穗前光合产物贮藏量。 但施肥的技术性很强,要把握得当。 一般是前期生长量不足、叶色偏淡或明显缺素地块,酌情施肥,而且施肥要严格控制。 2、粒肥:粒肥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保持叶片适宜的氮素水平和较高的光合速率,防止根、茎、叶早衰,使籽粒充实饱满。 即对叶色黄、植株含氮量偏低、土壤肥力后劲 8、不足的稻田,酌情施用粒肥。 如果植株不是明显存在缺肥现象,不宜施肥。 穗粒肥的施用与否,用肥量大小,一定要根据苗情酌情考虑,切忌施肥过量和时期不适。 如果盲目施用穗粒肥,容易导致贪青晚熟,空秕粒增加,千粒重降低,并易发生病虫害。 水桨管理:为了提高分葵成穗率,保证枝梗和颖花的正常发育,提高每穗粒数,目前稻田应保持较浅的水层,一般 4米深即可。 待抽穗后,应采用小水勤灌、干湿交潜的灌溉方式,即每次灌少量水形成浅水层,待土壤呈湿润状态后再灌下次水,直至收获前一周前断水。 真正实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保产。 五、结实期管理水稻在这时期管理上总的原则是:养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粒大粒饱,防止空过秕粒。 1、合理灌溉、适时排水。 在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开花授粉。 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就是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 1,再灌一次水。 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灌浆,防止早衰。 进入蜡熟期,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 3,再行灌水。 后期,收割前7把水放干。 2、适时收获。 水稻收获一般在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 这时谷粒变黄,茎、叶、穗变黄,应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专利查询。水稻田间管理要素的掌握
相关推荐
1、惯于稻麦油生产的昆山人,一时还适应不了这个新的形势,纷纷发出谁来告诉我,现在种什么。 的呼声。 下面根据多年来对市场需求的综合分析,介绍在水稻收割后可以种植经济作物的20 个布局(包括种植品种)模式,供参考。 一、设施栽培,即需要搭建钢(竹、木)架大棚,用尼龙保温的栽培。 1青菜一蕹菜一包菜。 青菜:品种,上海矮棋青,9 月下旬播种,于 10 月下旬移栽,株行距离15米,12 月中旬采收
1、坛地区属纯单晚稻区,历年来习惯于在播种或抛秧后 1 周左右,将除草剂拌和尿素结合施返青肥撒入稻田中除草,由于此期间受梅雨季节、田间保水性及施药技术等诸因素的影响,除草达不到理想效果,导致稻田中后期草害仍然严重。 现将稻田中后期杂草种类及防除方法简介如下:一、主要杂草类别稻田中上层草有 3 科 7 种:禾本科的稗草、千金子;莎草科的荆三棱、碱草、萤蔺、野荸荠;柳叶菜科的丁香蓼。 中层草有 5
1、5 亩水稻示范方中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亩产量达800 公斤。 1、品种选用:选用早熟晚粳稻品种武运粳 7 号。 2、播种育秧:每亩大田需规格为 352 孔的塑料盘 60 张,需苗床 17 平方米左右。 每 90 公斤营养土拌壮秧剂 斤。 5 月 12用吡虫啉、扑生畏、菌虫清复配剂浸种,每亩大田用种量为 斤。 种子露白后播种。 播种时先在塑料盘孔中撒三分之二的营养土,每孔播 1 粒
7。 2的商是( )位数。 A、两 B、三 C、四 四、直接写出算数。 (每题 分,共 8分 ) 68247。 4= 840247。 4= 220 4= 180247。 3= 480247。 3= 9000247。 3= 3 500= 1800247。 3= 70247。 5= 360247。 5= 360 0= 4500247。 5= 91247。 7= 280247。 2= 200 9=
1、肥” 交晚稻具有穗大粒多,分蘖力强的优势,但需肥量大,由于生长前期气温高,肥料易被分解利用,后期气温逐渐降低,肥料分解缓慢,土壤供肥能力减弱,容易出现脱肥早衰,影响晚稻穗粒发育,因此,掌握杂交晚稻中后期几种肥的施用技巧,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增产的潜力。 1、促花肥。 在晚稻幼穗分化初期施肥,能促进枝梗和颖花的分化,增加每穗的枝梗和颖花数量,在一般正常生长的情况下,杂交晚稻穗大粒多
1、004 年我镇发生条纹叶枯病的稻田发病率达到全镇水稻面积的 60%以上,实为历史所罕见。 发病重的原因主要有暖冬天气的影响,种植的部分水稻品种抗病性弱,有部分农户未能适时进行综合防治等。 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重点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除杂草选用抗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如徐稻 3 号等。 采用化学或人工方法,冬春清除小麦、油菜等作物田内杂草,春夏清除水稻秧池及大田周围的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