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1、稻细菌性褐条病,又名细菌性心腐病。 2005 年,浙江省玉环县由于受到 2 次台风的影响,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造成部分农田受淹,在 8 月份发生了一种不常见的病害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根据该县植保站 8 月份在该县陈屿、芦浦等乡镇调查,发病面积达 140 公顷,发病区平均丛病率达 75%左右,株病率达 严重田块丛病率达 100%,株病率达 发病区产量损失达 10%左右。 1 为害症状病菌侵害刚伸长露尖的心叶,使幼嫩心叶发生水渍状腐烂,并迅速向下扩展至生长点,致使心腐。 当心叶已伸出而尚未展开以前,病菌多自叶枕处侵入,向上沿中肋扩展成为深褐色长条,向下扩展使幼嫩叶鞘腐烂,心叶纵卷黄枯(外观很象螟虫为害的 2、枯心苗)、拔之易断,剥开叶鞘,茎秆腐烂,并伴有难闻的恶臭味,挤压病部有乳白色至淡黄色混浊菌液流出,病斑表面有黄色菌脓。 2 发病条件该病一般在稻株受淹后 58 天开始出现症状。 发生轻重与稻苗受淹程度有关,受淹时间愈长,淹水愈深,发病愈严重。 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该县发病田块普遍受淹时间达 48 小时以上,水稻又正处于分蘖盛期。 3 防治方法建立合理排灌系统,防止大水淹没稻田;一旦洪水退后,应立即排水,撒施石灰、草木灰,控制病害扩展,促进稻根再生;当稻新根出现时,抓紧追施速效氮肥,促进稻株恢复生长,以减少损失。 发现中心病株后,对发病田块及其周边田块选用 20%噻森铜悬浮剂 100、或 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100,对水 50雾,隔 710 天防治 1 次,连防 23 次。 专利查询。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发生与防治
相关推荐
B.合数 C.偶数 D.因数 3.一个边长是质数的正方形,其面积一定是 ( )。 A.奇数 B.偶数 C.质数 D.合数 4. 5个棱长为 1cm的正方体小方块排成一行后,它的表面积是 ( )。 A. 16 cm2 B. 18 cm2 C. 22 cm2 D. 24 cm2 三、判一判。 ( 每题 1分,共 5分 ) 1.只有两个因数的数,一定是质数。 ( ) 2.任意一个数的因数
( ) 非 0自然数中,不是合数就是质数。 ( ) 因为 5 5=25,所以 25是倍数, 5是因数。 ( )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倍数。 ( )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括号里, 5 分) 一个质数的 因 数有( )个。 大于 2的两个质数的乘积一定是( )。 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积一定是( )。 一个合数,它是由两个不同的质数相乘得来的,这个合数至少有( )个因数
菌褐斑病主要发生于东北水稻产区,由于剑叶叶鞘亦有发生,故有细菌性鞘腐病之称。 症状识别主要发生于叶片、叶鞘和穗部。 叶片病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呈纺锤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赤褐色,边缘有黄色晕纹,最后病斑中心呈灰色常融合形成大形条斑,使局部叶片枯死。 叶鞘多发生于剑叶叶鞘,病斑为赤褐色,短条形,水渍状,多数病斑融合则形成不规则形;后期中央呈灰褐色,组织坏死,剥开叶鞘
长方体后,表面积( )。 A、不变 B、比原来大了 C 、比原来小了 5 、 一 个 由 正 方 体 组 成 的 立 体 图 形 , 从 不 同 方 向 观 察 分 别是 , 这是由( )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模型。 A、 4 B、 6 C 、 8 D、 9 三、仔细推敲,判断对错。 ( 5分 ) 因为 247。 =2,所以 是 倍数。 ………………………………( ) 在自然数中,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40 分米的铁丝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还余 4 分米,这个长方体框架 中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分米。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的数的个位上一定是( )。 20 以内的自然数中,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有( )个。 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1 1 要使 1280 是 3 的倍数至少要加上 ( )。 A、 1 B、 3 C、 4 按照 ( ),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 A
长 1cm 的正 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2cm2。 ( ) 三. 我会选。 1. 一个合数至少有 ( )个因数。 A. 3 B. 4 C. 2 2. 求金鱼缸能装水多少升,就是求金鱼缸的( ) A. 表面积 B. 体积 C. 容积 3. 至少用( )个同样的大小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A、 4 B、 8 C、 6 4. 一个立方体的棱长扩大 3 倍,它的体积就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