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内容摘要:
状又称细菌性鞘腐病,为害叶片、叶鞘、茎、节、穗、枝梗和谷粒。 叶片染病初为褐色水浸状小斑,后扩大为纺缍形或不规则赤褐色条斑,边缘出现黄晕,病斑中心灰褐色,病斑常融合成大条斑,使叶片局部坏死,不见菌脓。 叶鞘受害多发生在幼穗抽出前的穗苞上,病斑赤褐,短条状,后融合成水渍状不规则大斑,后期中央灰褐色,组织坏死。 剥开叶鞘,茎上有黑褐色条斑,剑叶发病严重时抽不出穗。 穗轴、颖壳等部受害产生近圆形褐色小斑,严重时整个颖壳变褐,并深入米粒。 谷粒病斑易与稻胡麻叶枯病混淆,镜检可见切口处有大量菌脓溢出。 病原 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属细菌。 菌体杆状,单生,大小 1(m),极生鞭毛 2。 肉汁胨平板培养基上菌落白色,圆形,表面光滑,后呈环状轮纹。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种子和病组织中越冬。 从伤口侵入寄主,也可从水孔、气孔侵入。 细菌在水中存活 20,随水流传播。 暴雨、台风可加重病害发生。 偏施氮肥,灌水过多或灌串水,易发病。 偏酸性土壤发病重。 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防止病种子的调入和调出。 (2)浅水灌溉,防止田水串流。 采用配方施肥,忌偏施氮肥。 及时清除田边杂草,处理带菌稻草。 (3)药剂防治参见水稻白叶枯病。 专利查询。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相关推荐
use. 7. I’m________________(friend) to my students. 8. Why not________________(buy) some souvenirs here? 9. He lives on the________________(twenty) floor. 10. In her_______________(fifty), she wrote
1、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也是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1991 年首次传入江苏省,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后经大力整治,得到有效控制。 但近年,随着种子市场的进一步放开,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擅自繁种或乱引乱调,大量未经检疫的带菌种子流入市场,加上夏季多台风多暴雨,极利于病害流行传播,导致了该病害在江苏省回升较快,淮北杂交稻种植区发生较为严重。
号 该品种由德农正成种业有限公司开发。 选育单位四川省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叶片较窄,外卷,上层叶片中宽直立,穗层整齐,穗粒较协调,耐寒性中等,每穗总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抗性:稻瘟病 3 级。 栽培要点培育壮秧:根据当地种植习惯与汕优 63 同期播种,因秧龄弹性大,以栽中苗为好;移栽:栽插方式以宽窄行为好
2:3:4 , 它 一 定 是 锐 角 三 角形。 .................( ) 整数 ɑ的倒数是 ( ɑ不等于 0) .................( ) 某商品先降价 10% , 后 又涨 价 10 % , 这件 商 品 现 价与 原 价 相119101191 2121 等。 .................( ) 10 米的 8%等于 8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