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田播种量的确定方法内容摘要:

田播量决定了秧苗营养空间的大小。 秧田稀播,秧苗个体占有的营养空间大,受光条件好,是培育壮秧的基本条件。 秧田播量决定了秧苗营养空间的大小。 秧田稀播,秧苗个体占有的营养空间大,受光条件好,是培育壮秧的基本条件。 稀播育壮秧是我国近十余年来稻作技术改良的一大特色,特别是自杂交水稻推广以来,秧田播量大幅度降低,采用“两段育秧”,培育带蘖(多蘖)壮秧,对提高水稻的单产起了极大的作用。 秧龄的长短是确定播量最主要的因素。 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的个体增大,占有的空间也将扩大,若播量不当秧苗个体受到的抑制也越大。 所以秧龄越长,播量要越低。 适宜播量的标准,以移栽前秧苗个体的生长尚未受到严重抑制为适宜,具体表现为移栽时多数秧苗叶、蘖同伸关系即将或刚刚不能表现。 若多数秧苗的叶、蘖同伸关系久已不能表现,说明播量过大(除掉很瘦的秧田外),秧苗素质已严重下降若大多数秧苗的叶、蘖同伸关系都毫无阻碍地表现,说明播量偏低,秧田利用不经济。 从培育壮秧的要求出发,我国南方稻区不同秧龄下适宜的播量(每亩净秧极播量)大体是:4 叶期移栽的为 150200 公斤,5 叶期移栽的为 80100 公斤,67 叶期移栽的为 50 公斤上下,8 叶期移栽的在25 公斤以下,长江流域为培育杂交稻的多蘖大苗,播量应为 斤。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