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增蘖要领内容摘要:

1、蘖是水稻固有的特性。 但因栽培技术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分蘖发生有早有晚。 早期分蘖,一般多是有效分蘖,晚期分蘖多是无效分蘖,有效分蘖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 在生产上,促进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 谚说:“秧好半熟稻,壮秧产量高”。 壮秧移栽后发根快,分蘖早,抗逆力强,成穗率高,一般壮秧比弱秧增产 10%20%。 时早栽有利早生快发,实现蘖多蘖大。 早栽延长了营养生长期,积累的干物质多,有利夺取高产。 秧苗在秧田里生长的时间过长,超过适宜的秧龄,就会提早进入生殖生长,移栽时已开始幼穗分化,或者移栽后不发苗就进入生殖生长,造成产量锐减。 因此,要适龄移栽,不栽“超龄秧”才有利夺取水稻高产。 稻分蘖 2、期磷素充足能促进分蘖快、分蘖多,缺磷则发生僵苗;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传递和贮藏等需要磷,缺磷影响水稻生长发育。 钾对水稻颖花退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提高结实率;钾素供应充分,籽粒饱满,有利于机体组织发育,使茎秆坚韧,提高抗病虫和抗倒伏能力。 磷、钾肥,一般做基肥一次施用。 在缺磷、钾的田块,必须增施磷、钾肥。 蘖期忌灌深水,一般保持 3 厘米左右的水层。 浅水勤灌,可以提高水温、泥温。 促进提前分蘖,降低分蘖节位,分蘖多,质量好。 耕能提高土温,活泥通气,促进肥料分解,加速新根发生,消灭杂草,排除土中有毒物质等。 特别是土壤黏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的田块,及时中耕更加重要。 一般进行 12 0 天后结合追肥进行,相隔 7 天后进行第二次中耕。 、中稻的有效分蘖期较短,中稻的生育期较长,但分蘖期也只有 1015 天。 分蘖期需肥较多,吸肥强度大。 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在移栽后 10 天左右,应施分蘖月巴,促使叶色变浓,争取早发分蘖。 蘖肥的用量,应根据“瞻前顾后看当时”的原则,既要考虑土壤肥瘦情况,又要看秧苗当时的长势长相,同时还要预测以后的生长趋势。 在施基肥水平中等的情况下,每亩追施 5 千克左右三元复合肥,肥力差的田块,应适量增加,促进分蘖壮实。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