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新法内容摘要:

1、年来,一些水稻产区改进传统的水稻栽培方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主要有:一、病虫防治提前到秧田期:将大田用药改为栽培前秧田集中喷药可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方法是,在拔秧移栽的前一天,用多菌灵等杀菌剂和杀虫药对水混合,对秧田进行全面喷施,可预防和减少大田病虫害的发生。 二、双株栽插:一般认为杂交稻分蘖力强,大都以单株栽插,这就造成大田基本苗数不足,产量难以提高。 进行双株带蘖移栽,不仅大大提高有效穗,而且稻穗长、结实率高。 因此,双株栽插是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 三、择时移栽:大田移栽时,应尽量避开烈日高温天气,选择阴雨天气或晴天下午傍晚移栽。 可避免秧苗被灼伤,使其返青快、发根早、分蘖多,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 四 2、、追肥基施:提倡大田移栽后,按时追施分蘖肥、攻穗肥、壮粒肥等。 将全部追肥用量一次性改作底肥施入大田后再移栽,可使秧苗吸肥早、返青快,增加有效分蘖,提高抗病力。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大田最后一次耕耙时,亩用复合肥 50 公斤、磷肥 25 公斤、尿素 20 公斤,一次性施入大田,混合耕耙后再栽秧。 五、农田施肥:大多农户对自家分得的田块进行逐年增加投入,以图丰产回报。 有些稻田由于长年单一大量施用圈肥或绿肥(因为这些是农村投入少的基本肥料),使土壤肥沃,氮肥充裕,而磷、钾肥不足。 收获时,稻秆旺盛,但稻穗秕粒较多。 因此,只要调整历年单一用肥种类,增施磷、钾肥,即可改变肥田低产现象,确保水稻丰产稳定。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