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新技术(上)内容摘要:

1、) 一、水稻条纹叶枯病综合控制技术水稻条纹叶枯病自本世纪初在我省回升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加重、重发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我省水稻生产上最为重要的病害之一,其关键防治技术是要坚持“抗、断、避、治”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稻 3 号、徐稻 4 号、南粳 42、镇稻 99、淮稻 9 号、扬辐粳 8 号等在生产上表现较为抗病,重病区可因地制宜加以种植,充分发挥品种的抗耐病效果,降低农药用量、减轻危害。 纺布覆盖秧田,防止灰飞虱迁入到秧苗上刺吸传毒,控制病害流行。 此外,及时防除田边杂草,减少灰飞虱桥梁寄主;适时拔除田间病株,减少田间毒源,对抑制病害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本、增效作用的轻简栽培技术结合推广旱育秧、 2、机插秧、直播稻等轻型栽培技术,在适宜播期内,适度推迟播栽期,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秧田高峰期,减少传毒危害机率。 倡导集中连片育秧,便于采取统防统治措施,提高“治虫控病”的效果。 断毒链、治虫控病”的药剂防治策略,采取“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办法,多个环节控制灰飞虱数量,防止传毒。 重点把握好麦田一代灰飞虱低龄若虫期、一代成虫迁入秧田盛期、二三代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灰飞虱。 防治药剂,每亩可选用 48%毒死蜱乳油80100 毫升、5%锐劲特悬浮剂 3040 毫升、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2030 克、80%敌敌畏乳油 200250 毫升(毒土熏蒸)、20%异丙威乳油 150200 毫升、25%速灭威乳油 150200 毫升、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5060 克、10%吡虫啉乳油 4050 毫升。 防治秧田一代灰飞虱成虫要采用速效性强与持效性长的药剂混用,提高控制效果。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