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1、水稻常发性虫害的一种。 水稻分蘖期受害影响其正常生长;中后期受害,影响产量更明显,特别是后期剑叶受害,造成秕谷率增加,损失严重。 稻纵卷叶螟在我省一年发生四代。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趋绿和群集特性。 卵散产于叶片上,通常以叶背为多,初孵幼虫爬到叶尖卷叶取食,稍大幼虫则钻入叶心、叶鞘内或叶面上咬食叶肉,并吐丝将叶的两边纵卷结苞。 结好苞后就在苞内顺叶脉食叶肉及上表皮,被害叶呈现长短不一的条状叶斑。 幼虫老熟后,在植株下部及叶鞘部重新结苞化蛹。 一头幼虫一生可食害 5叶,被害严重田块呈现一片枯白。 成虫盛发期遇气温 22高湿、多雨日、雨量大,是大发生的预兆。 尤以 8 月下旬 9 月初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纵卷叶螟具有 2、较大的危害性,应重点进行防治。 近年来随着杂交稻和矮秆品种的推广以及栽培制度的改变,栖息环境和食料条件都较好,因此稻纵卷叶螟繁育快、成活率高,对水稻危害日趋严重。 针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特点和发生规律,我们总结了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有效方法:(1)选用水稻高产抗病新品种,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防止水稻叶青迟熟。 (2)药剂防治应掌握在 2 龄幼虫盛发高峰期用药,施药应避开中午高温阶段,以免药物中毒。 (3)施药时要保持田间水层 5 厘米,可提高防效。 (4)药剂防治可用 50%甲胺磷乳油 15000 倍;50%甲基 1605 乳油 1500 倍;25%杀虫双水剂 1000 培均匀喷雾。 (5)生物防治在该虫产卵盛期,分批释放赤眼蜂,每次每亩释放 4 万头,连放 3 次。 专利查询。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
相关推荐
途” 为选育和推陈出新超高产水稻品种,力争今后几年水稻产量有实质性的新突破,闵行区农技中心 7 月 27 日下午组织本区的水稻育种和栽培专家、邀请了市水稻育种和栽培专家沈嘉清研究员,共同对马桥、颛桥镇育种和示范基地超高产水稻品的种育种和示范现状进行会诊。 夏日炎炎,酷暑难当,专家们顶着烈日走进田间,认真仔细地测量和查看每一品种水稻的生长情况,对各个品种的外部形态优劣、内在潜力
稻专用 铵、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为原料,按水稻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而拟定配方,经机械掺混加工而成的新型复混肥料。 该肥料原料要求是:尿素:大颗粒,N 含量 46%。 磷酸一铵:N 含量 11%过磷酸钙:氨化造粒,N 含量 2%,氯化钾:俄罗斯晶体状原料造粒,红色,2005 年水稻推广的 2%,配方 N:2O 为24:8:10,具有配方合理针对性强,养分全面含量高、水溶性较好,施用方便等优点。
)褐飞虱1、噻嗪酮。 推荐使用剂量: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褐飞虱卵孵高峰至 12 龄若虫期喷雾使用,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使用注意事项:该药对飞虱成虫无作用,一定要注意用药时期。 2、毒死蜱。 推荐使用剂量:低龄若虫期 450600 克有效成分/公顷,高龄若虫和成虫为 600720 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喷雾使用,对准稻丛基部喷药;其他事项:特大发生时,可加入 25%噻嗪酮
1、育秧工艺方面试验材料采用:江苏产水稻专用育秧基质、壮秧剂、旱育保姆、复合肥四种不同育秧肥。 这四种育秧肥在育秧工艺方面,采用江苏产基质育秧,操作简便,减轻劳动强度,便于工厂化、专业化育秧。 二、 抛秧及机插方面1、 抛秧:(1) 采用江苏产基质育秧与比采用糊泥进行育秧的保湿性和硬度要差些,秧根易下扎入泥,在抛秧起秧时慢且易伤根。 (2) 采用江苏产基质育秧由于基质轻易松散,且秧根不易结坨
3题图1) (第23题图2) (第23题图3) PDABOxyLL3FEBOxyLACL1BOxyLADL2M24.(本题12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6,0).如图1,正方形OBCD的顶点B在x轴的负半轴上,.(1)如图2,若α=60176。 ,OE=OA,求直线EF的函数表达式.(2)若α为锐角,当AE取得最小值时,求正方形OEFG的面积.(第24题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