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1、、产量指标关中灌区亩产 400450 公斤;陕南平坝灌区亩产 350400 公斤。 二、土层 25 厘米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 1%以上,速效氮含量 50效磷含量 20上,速效钾 150上。 、井双配套。 用水高峰期能确保有电、有水,全田均能灌水到位,土地平整,坡降低于 种的生态型适应当地生态条件,是高产稳产基础。 关中地区冬性品种宜选用陕 229 或西农 88、小偃 6 号,半冬性品种宜选用咸农 151 选系173、08、绵阳 19、西农 881、西农 1376。 汉中、安康宜选用春性品种绵阳19、绵阳 20、南引 89、川育 8 号、汉引 869 等。 三、产量结构指标按当地生态条件和小麦幼苗、器官、籽 2、粒的形成条件,对产量结构的主攻目标,关中地区以亩穗数、穗粒数为主,兼增粒重;陕南地区以亩穗数为主,兼增穗粒数和粒重。 多穗型品种陕 229、西农 88、西农 881、小偃 6 号,亩成穗数4045 万,穗粒数 2628 粒,千粒重 3940 克。 大穗型品种,咸农 151 选系、西农 1376,亩成穗穗数 3540 万,穗粒数3538 粒,千粒重 3842 克;绵阳 19 号、绵阳 20 号,亩成穗数 3035 万,穗粒数 3640 粒,千粒重 3842 克。 四、前基本达到安全越冬叶龄指标,幼穗分化进入单棱初期,冬性品种 7 叶 1 心,半冬性品种 6 叶一心,春性品种 5 叶 1 心。 陕 229 3、 等多穗型品种,单株分蘖 56 个,3 叶以上大蘖 34 个,单株次生根910 条。 咸农 151 等大穗型品种,单株分蘖 45 个,3 叶以上大蘖 23 个,单株次生根 78 条。 绵阳 19 号、绵阳 20 号、单株分蘖 2 个,3 叶以上大蘖 ,单位株次生根 78 条。 越冬绿叶率高,生长点积累糖分多,有冻干叶尖,无冻死叶片,以较好的绿色体越冬。 蘖力强的多穗型冬性品种,亩基本苗 1215 万,冬前群体7080 万,春季最大群体 100 万。 咸农 151 等大穗型品种,亩基本亩 1417 万,冬前群体 5060 万,春季最大群体 6070 万。 绵阳 19、20 号,亩基本苗 1618 万,冬前群 4、体 4050 万,春季最大群体5060 万。 前为 节期为 穗期不低于 、肥地力。 前作收后,要及时深耕,翻后随即耙耱,做到土细疏松,上虚下实。 陕南水田水稻蜡熟期即放水晒田,水稻收获后浅耕灭茬,分墒后及时耙碎土块。 根据前茬地力地基础,进行科学配方施肥,按产量指标培肥地力,一般亩施有机肥 公斤,施纯氮 斤,五氧化二磷 68 公斤,氧化钾 7斤。 计划总施肥量的全部土肥、0%的氮肥结合播前整地一次施入,1520%左右的氮肥结合冬灌施入,剩余部分春季追施,氮、钾肥争取返青后至春分蘖期全部施入,拔节后不再施氮肥。 子要精选,要求种子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霉变、无损伤,先晾晒。 种子发芽率和纯度要求达到 5、96%以上。 下害虫每亩在 10002000 头的田块,采用半量拌种即 5 公斤种子用 10 克一六五或 5 克辛硫磷兑水 斤,配成药液,喷洒在麦种上,搅拌均匀后堆闷 10 小时,再与 5 公斤未拌药和种子混合均匀,即可播种。 地下害虫每亩 2000 头以上的田块,应采用全量拌种。 对抗散黑穗病较差的品种,要用千分之一的粉锈宁拌种。 叶龄定积温,按积温定播期的方法,确保最佳播期。 冬性品种冬前气温降至 0以前,0逐日积温达到 620640的日期或日平均气温连续三日稳定下降到 1618时为适宜播期,一般关中西部是 9 月 28 日至 10 月3 日,关中东部是 10 月 1 日至 10 月 5 日,陕南平 6、坝区是 10 月 10 日至 10 月 15日;弱冬性品种0的逐日积温达到 580600或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416时为适宜播期,一般关中西部是 10 月 3 日至 10 月 8 日,关中东部是 10月 5 日至 10 月 10 日,陕南平坝区是 10 月 12 日至 10 月 17 日;偏春性品种0的逐日积温达到 450日平均气温稳定到 1214时播种为宜,一般关中为 10 月 15 日至 10 月 20 日,陕南为 10 月 18 日至 10 月 23 日。 格播种。 用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播量的方法,做到适量播种,提高播种技术和质量,做到播种深浅一致,下籽均匀,无断条,无漏播,无重播 7、,播行端直。 播种方式:三密一稀种植,三行麦占 30 厘米,空行占 30 厘米;二密一稀种植,窄行 10 厘米,宽行 25 厘米,要求做到行距规格。 播后要耱平地面,做到地平无土块,无根茬,土壤疏松,四角播到及时豁渠打畦。 畦宽 2 米左右,畦长 20,畦埂高 1012 厘米,引水渠畅通,为冬春灌创造良好条件。 缺疏稠撮、达到苗全、苗匀、苗齐、苗壮。 照叶蘖同伸规律进行促控,使个体健壮,群体合理,产量三要素构成协调。 (1)冬前生长期:主攻早分蘖,多分蘖,分壮蘖,使单株叶片数、分蘖数、三叶大蘖数、次生根达到越冬壮苗标准,壮苗率不低于 70%。 其主要措施:小麦进入冬前分蘖至越冬前,要及时追肥、灌水、中耕锄草 8、、碾压保墒、促发壮苗。 若底墒不足,播后一直无雨,就要抓住主茎二叶一心至幼穗期伸长这一可变营养生长阶段,浇灌分蘖水,趁墒及时耙耱保墒、锄草,争取冬前达到壮苗指标;抓好冬灌,当夜冻昼消时,要灌好越冬水,结合灌水亩施尿素 57 公斤;抓好冬前红蜘蛛、麦蚜的及时防治。 (2)越冬保苗期:搞好增墒保墒和病虫防治工作,促根系发育,达到生长点积累糖分多,绿叶率高,安全越冬。 (3)春发茎穗期:抓好五早管理,促春苗早发稳长,控制田间荫蔽,使茎秆粗壮、幼穗发育大,创造穗大粒多的高产条件。 主要措施:春季小麦管理做到五早,即早中耕除草,减少无效养分消耗;早碾耱保墒,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早施钾或氮肥(冬前未追施氮肥时,春季 9、返青后及早追肥,宜早不宜迟),钾亩施量7斤,氮肥亩施量 5斤,促地茎秆粗壮坚实;早防治病虫害,促植株健壮生长;早采取促控措施,促穗大粒多。 对稠苗进行疏苗间苗,证个体生长健壮,增强抗倒能力。 对旺长苗及时进行深锄伤根,缓和生长势,控制旺长,使稳长苗壮,防止倒伏。 对徒长苗要用碾子镇压创伤茎叶、缓和生长点,或喷施多效唑,亩用 300斤水溶液喷雾,控制长势,增强抗倒能力。 病虫害防治,一要勤检查,多测报;二要防小治早,控制在初发期。 (4)抽穗灌浆期:认真抓好保墒防病,以达养根保叶,促多花多粒和粒重。 主要措施:根据长相,若后期脱肥,结合灌水可亩施穗肥快尿素 公斤。 孕穗扬花期,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一次,浓度:尿素 2%,若扬花 10 天后,无适量降雨,应灌麦黄水。 认真做好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吸浆虫等的测报和防治工作。 彻底拔除和消灭杂草。 (5)成熟收获期:小麦达到成熟标准,要抢收时收获,及时脱粒、晾晒,做到丰产丰收。 防止失时收获引起田间发芽,造成损失。 籽粒晒干入库时水分不能高出 13%,仓贮要防虫蛀和霉变。 留种田要去杂去劣,单收、单打、单晒、单贮。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