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甜1号玉米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 号玉米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 选育过程母本自交系 从美国引进的超甜玉米杂交种中选择优良单株直接套袋自交,直至性状稳定。 父本 1993 年选自超甜 43 的二环系。 1998 年春季以 母本,父本配组育成特甜 1 号。 1998 年秋季组合鉴定表现突出,19992000 年参加浙江省甜玉米区域试验,产量与超甜 3 号相仿,熟期比超甜 3 号早熟 35 天,品质明显优于超甜 3 号,是一个鲜食和加工兼用的甜玉米新品种 02001 年 4 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2 特征特性特甜 1 号属于早中熟甜玉米新品种,从出苗至采收鲜穗,春播为 85 天,秋播75 天。 株高 200右,穗位高 758 2、0长 19粗 行数14 行,行粒数 33 粒,单穗鲜重 270g;籽粒金黄色,排列紧密,着粒较深。 籽粒甜脆、无渣,有清香,口味好。 抗玉米大、小斑病和青枯病,感玉米螟。 3 产量表现19992000 年浙江省甜玉米区域试验,鲜穗产量分别为 顷,顷,比对照超甜 3 号增产 居试验品种第三位和第二位。 19982000 年浙江省淳安县示范种植 348 公顷,平均鲜穗产量 9570顷;20012002 年江山市示范推广 170 公顷,平均鲜穗产 9625顷;20032004 年嵊州市示范推广 300 公顷,平均鲜穗产量 9570顷。 4 栽培技术特甜 1 号适宜在浙江省各地区种植。 其栽培技术如下:离种植,确 3、保纯度因超甜玉米属隐性遗传,为防止其它品种花粉串粉影响品质,应采取隔离种植。 一般要求空间隔离不少于 400间隔离要求花期相差 20 天以上。 时播种,合理密植春播在土温稳定通过 12时,为播种适期。 一般浙南地区 3 月中、下旬,浙北地区 4 月上旬,如要提早播种必须采用设施栽培技术;秋播不迟于 8 月 10 日。 5 月 15 日至 6 月 15 日一般不宜播种,以避免高温干旱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特甜 1 号种子小而瘪,顶土力差,必须精细育苗,二叶一心小苗带土移栽,种植密度以 52500 株/公顷为宜。 学管理,适时采收特甜 1 号需重施基肥和穗肥,早施苗肥。 基肥一般用农家肥 1500顷过磷酸钙 357顷尿素 225顷氮化钾 150顷翻耕于畦中。 移栽成活后 710 天用三元复合肥 150顷对水进行追肥,910 叶期用尿素225顷加三元复合肥 150顷作攻穗肥,并结合中耕除草。 苗期可用 50%辛硫磷 1000 液浇根防治地下害虫。 玉米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用剂 6001000 倍液灌心防治玉米螟,隔 7 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 2 次。 超甜玉米一定要适时采收,才能保证甜度,种皮薄,风味好。 适宜采收外观指标:果穗苞叶有点松,花丝干枯变黑褐色,籽粒充分成熟饱满,有光泽。 春季掌握在吐丝授粉后 2022 天采收,秋季掌握在吐丝授粉后 2328 天采收。 专利查询。特甜1号玉米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相关推荐
2、,1000 米海拔以上宜小面积试栽,长江以北麦收后单季稻种植,长城以北限于少量引种试栽。 二、株型特征。 株高 96 厘米,株型紧凑,茎秆矮壮,剑叶向上直挺,分蘖力强,株有效穗 1225 穗,穗长 2025 厘米,结谷密实,每穗 200230 粒,大穗达250 粒以上,穗型大小均匀,结实率高达 96%以上,千粒重。 山地田一般每 667 平方米产 450 千克 400 千克,肥沃田每 667
最重的在 里画“”,最轻的在 里画“√”。 (2 分 ) 2 10 9 3 四、计算与连线。 ( 30 分) 计算 7+5= 9+4= 10 4= 4+3= 6 5= 7+42= 1553= 2010+7= 4+5+7= 85+6= 113+2= 1862= 15+45 = 5+55= 1610+2= 9 + 7 = 8 + 9 = 6 + 8 = 8 + 5 = 9 + 6= 7 + 6=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跟向日葵要燃油据说这是世界首次面向普通车辆生产纯度为 100%的向日葵油燃料。 在泰国东北部的黎府已经开始向日葵的试验培植,预计 9 月开始正式栽种。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各国纷纷出现了能源紧张,泰国更是难以避免。 为节约能源,泰国政府采取了开发各种替代能源的措施,缓解燃油短缺。 日前,泰国两家食品公司与日本大阪府从事环境保护项目的 司合作,在泰国当地生产用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蛋白大豆韩国小粒黄 韩国小粒黄大豆是从黑龙江省讷河市引进的芽菜专用豆品种。 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叶色深绿,生长势强,田间整齐度好;植株直立,较为紧凑;叶片为披针形,叶长 12柄长 812高 56 1 荚位高 7荚数 ,荚粒数 ;花紫色,荚草黄,脐色浅褐,子粒黄色近圆形。 有光泽,百粒重 南韩小粒黄大豆生产的芽菜成菜系数为 ,菜质脆嫩,色泽鲜亮,商品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