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籼613(水稻)内容摘要:

1、13(水稻)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审定情况:1996 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 990018。 品种来源:特青 2/粳籼 89。 特征特性:早籼中迟熟常现稻品种。 株高厘米左右,植后前期生长旺,出叶快,叶姿稍弯,叶色鲜明较浓绿,生长中期植株长势稳健,叶片向上挺举,叶肉厚,叶色浓绿。 抽穗快,穗层整齐,穗数、穗重协调,穗大粒多,穗颈稍长,穗纺锤形,谷粒饱满,千粒重 205 克。 早造亩有效穗数 20万一 21万,穗平均总粒数 176185 粒,结实率 8185。 糙米率 809,精米率749,整精米率 692,胶稠度 61 2、毫米,垩白率 40,垩白度04,直链淀粉含量 256,蛋白质含量 98。 广东省评定米质外观为早造特二级。 全生育期早稻 125天,晚稻 110天。 优质高产,穗大粒多,耐肥抗倒。 感稻瘟病租白叶枯病。 19951996 年参加全国南方常规中稻中熟组筛选试验,两年平均亩产 46718 公斤,比对照珍桂矮 1号增产 6,45。 栽培要点:早晚兼用品种,耐肥抗倒、适应性广,一般田均可种植,中上肥田或肥田种植增产更显著。 早造种植比晚造种植更好。 适期播植,一般早造秧龄28天,晚造 1518 天。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量施用幼穗分化肥,促进穗大粒多。 抽穗至黄熟期,田面保持湿润,不能过早断水(特别是晚造),以免影响谷料充实度。 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范围:华南双季稻的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