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D、该实验中,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 32P 标记噬菌体的 DNA,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4.基因中插入碱基对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如图中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 色体数目变异 D.染色体结构变异 【考点】 92: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 、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 解: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中插入碱基对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图中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识记基因重组的类型,识记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5.孟德尔巧妙地设 计了测交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假说.下列杂交组合中,属于测交的是( ) A. DD DD B. Dd Dd C. Dd dd D. DD Dd 【考点】 84:测交方法检验 F1 的基因型. 【分析】 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据此答题. 【解答】 解:测交是指让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即 Dd dd.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测交的相关知识, 只要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6.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属于(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考点】 A4: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 判断遗传方式常用的思路: 判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 1)若双亲正常,其子代中有患者,则此单基因遗传病一定为隐性遗传(即 “无中生有为隐性 ”). ( 2)若患病的双亲生有正常后代,则此单基因遗传病一定为显性遗传(即 “有中生无为显性 ”). 如果没有上述明显特征,则采用假设法,即先假设为显性或隐性遗传,如果与遗传图谱相符,则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 判定是伴 X 染色体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 ( 1)在确定是隐性遗传的前提下: ① 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则最可能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图 1 所示. ② 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2)在确定是显性遗传的前提下: ① 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则最可能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图 4 所示. ② 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解答】 解 : ① 先判断显隐性:由于双亲正常,其子代中有患者,则此单基因遗传病一定为隐性遗传; ② 再判断是伴 X 染色体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由于女患者的父亲是正常的,则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故选: 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遗传系谱图,获取信息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难度适宜. 17.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 C.红绿色盲遗传与性别无关 D.红绿色盲男性有两种基因型 【考点】 8A:伴性遗传; A4:常见的 人类遗传病. 【分析】 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 X 隐性遗传) ① 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 ② 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 ③ 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有关红绿色盲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 XBXB XBXb XbXb XBY XbY 女正常 女性携带者 女性患者 男性正常 男性患者 【解答】 解: A、人类红绿色盲遗传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为隔代交叉遗传,女患者少于男患者,举例说明:假如色盲的基因频率 Xb=,则 XB=,则在男性人群中色盲的患病率是 7%,而 在女性人群中,患病率是 =%, A 正确; B、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B 错误; C、红绿色盲遗传属于伴性遗传,与性别有关, C 错误; D、红绿色盲男性只有一种基因型 XbY,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以色盲为素材,考查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几种伴性遗传病的特点,明确色盲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根据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育种方法得到不断改进.下图所示的育种方法属于( ) A.单倍体育种 B.多倍体 育种 C.杂交育种 D.诱变育种 【考点】 9B:诱变育种.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 1)杂交→ 自交 → 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用射线照射小麦种子,后代出现了新的性状,说明射线引起种子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 基因,从而表现出新的性状,这种育种方式属于诱变育种.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几种育种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9.缺氧严重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红细胞破裂,造成患者严重贫血,甚至死亡.研究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属于( ) A.单基因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 C.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D.传染病 【考点】 A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 21 三体综合征). 【解答】 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0.牛蛙的卵和豹蛙的精子能融合成受精卵,但发育不久后就死亡.这种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产生后代的现象属于( ) A.生殖隔离 B.用进废退 C.共同进化 D.定向变异 【考点】 B8: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 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便称为生殖隔离. 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前,就称为受精前的生殖隔离,其中包括地理隔离、生态隔离、季节隔离、生理隔离、形态隔离和行为隔离等;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后,就称为受精后的生殖隔离,其中包括杂种不活、杂种不育和杂种衰败等. 【解答】 解:由于牛蛙和豹蛙属于两个物种,牛蛙的卵和豹蛙的精子能融合成合子,发育一段时间后死亡,属于生殖隔离. 故选: A.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殖隔离的概念及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自然界中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21.人体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人体肝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 【考点】 E8: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人体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处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 【解答】 解:肝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故选: B. 【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明确肝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 组成,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22.下列曲线中,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数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考点】 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健康人餐后由于糖类的消化、吸收等过程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在调节血糖的相关激素的作用下,最终恢复到正常水平. 【解答】 解:刚进餐时还没有消化,所以血糖浓度低,饭后一段时间消化吸收进去高峰期,血糖浓度也到了最高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的血糖用于供给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逐渐降低,等降到一定值时,由于体内的反馈作用, 人体将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供代谢使用,所以处于轻微的波动.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3.如图为突触结构的示意图,其中结构 Q 的名称是( )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突触小体 【考点】 D8:突触的结构. 【分析】 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如图所示: 【解答】 解: A、释放神经递质的膜是突触前膜, A 错误; B、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空隙是突触间隙, B 错误; C、 Q 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为突触后 膜, C 正确; D、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突触结构,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突触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4.与体液调节相比较,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A.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B.反应速度较慢 C.作用范围较广泛 D.作用时间较长 【考点】 E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通过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解答】 解: A、神经调节主要是以反射的方式来实现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A 正确; B、神经调节准确、快速,体液调节作用较缓慢, B 错误; C、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C 错误; D、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25.预防接种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人体接种疫苗后 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体内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浆细胞 B.吞噬细胞 C.记忆细胞 D. T 淋巴细胞 【考点】 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 2)反应阶段: 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0xx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农甜 1 号”一种目前在国内生长期最短、穗位最低、果糖含量最高、品质最接近美国甜玉米的国产甜玉米品种农甜 1 号,已由华南农业大学选育成功,并于日前通过了成果鉴定。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这项名为“甜玉米强优组合的选育及高产示范”是广东省科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由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承担。 据该课题组主持人李小琴介绍,“农甜1 号”超甜玉米品质优良,果皮较薄
1、65 厘米左右,不易倒伏。 穗长 18 厘米左右,穗粗 6 厘米左右,穗列 14,单穗连壳重 400 克左右,果穗饱满,无秃顶,穗粒色泽漂亮,黄白相间,黄白比为 3:1。 超甜型,糖度 16香味足,无生腥味,可生食。 全生育期 80 天左右,栽培容易。 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栽培要点1、春季大棚栽培于 2 月播种,小拱棚栽培于 3 月播种,地膜栽培于 4 月播种,相应于 5 月底 7
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点 A( 0,﹣ 2),点 B( 1,﹣ 1), P 为圆x2+y2=2 上一动点,则 的最大值是 2 . 【考点】 J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 设出 =t,化简可得圆的方程,运用两圆相减得交线,考虑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不大于半径,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设 P( x, y), =t,则( 1﹣ t2) x2+( 1﹣ t2) y2﹣ 2x+( 2﹣
50>( ) 6 8( )< 58 ( ) 3< 29 49>( ) 6 6( )< 56 ( ) 4< 26 65>( ) 7 四、列竖式计算。 ( 27 分) 29247。 7= 48247。 8= 89247。 9= 40247。 6= 63247。 7 = 47247。 5= 39+ 49= 44247。 7= 63- 36= 五、下面的计算对的在( )里打“√”,错的打“”,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