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棉花枯萎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害面积大,据笔者调查,2006 年桐城市棉花受害面积近 400害程度深,受害田块绝收近 30。 棉花枯萎病的病菌顽固,且传播速度快。 为了保证棉花的正常生产,保证广大棉民的利益,必须及早识别此类病害,并做好其防治工作。 1症状识别棉花枯萎病的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等形式在土壤中随种子越冬,来年遇外在环境适宜时通过种子、土壤或操作工具传播。 每年的 67 月份,当地温接近30,雨水多而且分布均匀时,该病变成重发之势,但地温过高发病反而受到抑制。 重茬田块发病机会加大,而且发病程度逐步加重。 棉花从苗期到蕾期均能发病,现蕾期症状最明显,受害棉株叶色逐渐变深,叶面皱缩,节间较短,严重时植株矮小 2、畸形,叶片脱落。 根据叶片的颜色,可将其病变分成 3 种类型。 11 黄色网纹型叶片沿叶脉部分变黄,后变为褐色,病部呈网状斑纹。 12 青枯型病叶突然萎蔫,症状似被开水烫过,有时整株呈半边叶片萎蔫症状。 13 紫红型叶片变成紫红色,病部叶脉褪色,叶片变薄。 将病株沿丝向剖开,在木质部能看到深褐色条纹,重病植株叶柄断裂并有深褐色小点,这是棉花枯萎病的典型特征。 2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技术21 生物防治棉花枯萎病病菌生命力强,传播途径多,蔓延快,植株一旦发病就较难控制,因此应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211 有效控制传染源。 引用经检疫的优质良种,尽量不用自留种。 种子在播种前一定要经过药物杀菌处理,最好采用包衣 3、种子。 212 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苗床及营养土不能含有病菌,苗床周围要用棉隆进行消毒,拔除病株后的周围小环境也要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加强棉田管理及田间调查,将棉田中的枯枝败叶集中进行销毁,对有病株的田块要建立档案,加强对病田收获的棉花的管理。 进行合理轮作,改善土壤的肥料结构。 水旱轮作 23 年,待彻底消灭病菌后才能再度种棉,同时少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肥。 2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 500 倍 25使百克药液加 500 倍“美洲星”液肥进行灌根,每病株灌 100150病较重田块可间隔 57d 再灌 1 次,磷酸二氢钾溶液加 1的尿素液,每隔 57d 进行叶面喷施,连续喷23 次,防效甚好。 也可选用 32克枯星乳油 10002000 倍液,在棉花苗期和现蕾前各喷雾 1 次;或用绿色木霉?烯酰吗啉水分散片剂 300600 倍液,在发生前或发病初期喷雾 34 次;棉花 35 叶期用 锰酸钾水溶液叶面喷施 1 次。 棉花开花时用 溶液喷施第 2 次,对棉花枯萎病有一定防效。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