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甘薯“苏薯7号”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薯 7 号”高产栽培技术 苏薯 7 号系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以济薯 10 号为母本,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长蔓,中晚熟新品种。 我地自 1998 年引进后进行了茎尖脱毒,并培育出了脱毒苗。 经过近几年的试验推广,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抗病,是一个值得大面积推广的甘薯品种。 心脏形,叶脉紫色,茎色绿带紫,蔓中长,分枝 57 个,生长势强,薯皮红色,光滑,薯肉白色,薯块纺锤形,出于率 30%,结薯整齐集中,薯块膨大快,单株结薯 45 个,大薯率高,薯干品质一级。 粗蛋白含量高于徐薯 18,熟食品质好、萌芽性好、出苗快、多,薯苗健壮,采苗量大,高抗根腐病、茎线虫病,不抗黑斑病。 在郑山镇张南埠子村的品比试验 2、中,平均每 667 平方米产 2022 千克,较徐薯 18 增产 12%。 2001 年在临沭镇尚庄村的品比试验中,平均每 667 平方米产 1948 千克,较徐薯 18 增产 10%。 2002 年在蛟龙镇前力程村的品比试验中,平均每 667 平方米产 2546 千克,较对照徐薯 18 增产 膜育苗选用健壮无病虫,大小适中的脱毒 夏甘薯作种薯,育苗地应选在背风向阳、土壤肥沃,靠近水源,管理方便的地块,然后挖土、整畦、消毒,扣上薄膜,提高畦温。 春薯一般“春分”前后上畦;夏薯“五一”前后上畦。 上畦前,用50%的多菌灵 8001000 倍液浸种 10 分钟或排种后用药液喷洒在种薯上。 该品种出苗多、长势 3、旺,排种量控制在每平方米 1820 千克。 排种覆土后用地膜覆盖,上面再用小拱棚覆盖。 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防止因温度过高,灼伤幼苗。 加强温度、肥、水管理,确保苗齐、苗壮。 地、施肥、起垄栽植春甘薯的地块最好在年前冬季深耕冻垡,年后顶凌耙地。 夏栽可在夏作物收获后,及时扶垄,垄距 80 厘米,高 2530 厘米。 结合扶垄 667 平方米施优质土杂肥 3000 千克,碳铵 50 千克,磷肥 40 千克,钾肥 30 千克,辛拌磷 到垄距要匀,垄直,垄面平,垄土松暄无卧垡。 时早栽,合理密植春薯栽植以 4 月中下旬为宜;夏薯应尽量提前,以 6 月上中旬为宜,最迟不过6 月 25 日。 栽植密度应掌握春栽稍稀,夏 4、栽稍密,肥地宜稀,薄地应密的原则。 春薯每 667 平方米 30003500 株,夏薯每 667 平方米 35004000 株。 春薯采前要经过充分炼苗,使秧苗叶子深绿色,叶片变厚。 定植苗成活率高,生长快,产量高。 夏薯应将采集的壮秧放到潮湿的麻袋中,带到大田栽植,防止失水萎蔫,影响栽植成活率。 期管理,促控结合生长前期植株小,气温低,田间管理以提高地温、促苗早发,争取早结薯为主攻方向。 主要措施为:一是查苗补苗。 在栽后 67 天查苗,对缺苗、死苗、弱苗,要选一级壮苗补栽;二是中耕除草,在封垄前锄地 23 遍,防止草荒。 止伤根,保持垄形;三是早追肥。 对基肥不足的地块或瘠薄地应早追肥、采用沟施或穴施,每 5、667 平方米施 10001500 千克土杂肥,510 千克碳铵。 生长中期茎叶生长快,薯块进入膨大期,管理上应以保持茎叶正常生长,争取有较适宜的叶面积系数为主攻方向。 主要措施为:一是旱灌涝排,甘薯一般不浇水,若久旱不雨,可适当轻浇,夏季雨水较多,若遇涝积水,应及时排除,增加土壤通透性;二是若发现田间有杂草滋生,应及时拔除防止夏季草荒,提倡提蔓不翻蔓;三是控制肥水,防茎叶徒长,对肥水偏多,有茎叶旺长趋势的田块,可用多效唑可湿性粉剂进行叶面喷洒控制。 生长后期气温开始下降,茎叶生长缓慢,趋于停止,薯块进入第二个膨大盛期,此期以防止早衰为主攻方向。 主要措施为:一是使用草木灰进行灌缝补肥。 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洒,防止后期茎叫早衰;二是浇水。 生长后期如出现持续干旱,可采用小水勤浇补给甘薯膨大所需水分,但田间不易积水。 病治虫甘薯脱毒后,由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整个生长期病害较轻。 苏薯 7 号高抗茎线虫病,感黑斑病,在栽插时用 50%的多菌灵溶液浸苗 23 分钟可防治黑斑病;对以甘薯天蛾为主的食叶害虫,可以用菊酯类农药 25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