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北京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C酶的 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C酶被激活。 (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 H区传入纤维施加 HFS,休息 30 分钟后,检测到 H 区神经细胞的 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 A 受体数量明显增 加,该结果为图中的 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 A 受体胞内肽段( T)被 C酶磷酸化后, 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 A 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 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 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预 C酶对 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于 T的氨基酸 _______________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③为验证 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 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 HFS 处理 H区传入纤维, 30 分 钟后检测 H 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 A 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 _______________。 ( 4)图中内容从 _______________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答案】 ( 1)神经递质 ( 2)易化扩散 /协助扩散 钙调蛋白 空间结构 ( 3) ① Ⅱ ② C、 B ③ 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 第二,应补充施加 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 ( 4)细胞和分子 30.( 18分) 玉米( 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今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 ( 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_______,因此在 ____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 致。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北京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1、薯 7 号”高产栽培技术 苏薯 7 号系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以济薯 10 号为母本,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长蔓,中晚熟新品种。 我地自 1998 年引进后进行了茎尖脱毒,并培育出了脱毒苗。 经过近几年的试验推广,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抗病,是一个值得大面积推广的甘薯品种。 心脏形,叶脉紫色,茎色绿带紫,蔓中长,分枝 57 个,生长势强,薯皮红色,光滑,薯肉白色,薯块纺锤形,出于率 30%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有地上部长势旺、薯块产量高的特点,因此必然对栽培条件有不同要求,应采取相应栽培措施,发挥脱毒薯最大生产潜力,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近几年来,通过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总结出脱毒薯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如下:层深厚能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这是夺取高产的基础。 甘薯约有 80%的根分布在 30 厘米以内的土层里。 25 厘米以下土层通气性差,不利于薯块膨大。
1、于双孢蘑菇生产发展十分迅速,产菇量猛增,加之产品消化渠道单一,故收购商对鲜菇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直径在 24 厘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益和菇农的生产积极性,蘑菇种植季节将临,现就如何控制蘑菇个头大小,谈谈笔者的经验体会。 一、更换菌株现在广西普遍使用的蘑菇品种为“株,这是一个大粒型杂交种,其主要优势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个头大、产量高,但符合商家收购规格的相对较少。 如有定货合同时
) C和 D ( 3)缺氧 30.( 9 分)将室温( 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 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 组放入 41℃ 环境中 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如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 ___________
的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实验步骤如下: ① 如图( 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 ② 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 ∆t; ③ 用 ∆s 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 b)所示), v 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 v ; ④
细胞,使其宿主细胞含有 23P的碱基 T。 再用病毒去侵染含 32P碱基 T的宿主细胞,看子代病毒是否含有碱基 T,为 A组;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标记碱基 U、 31P的碱基 T培养宿主细胞,使其宿主细胞含有 23P的碱基 U。 再用病毒去侵染含 32P碱基 U的宿主细胞,看子代病毒是否含有碱基 U,为 B组;若A 驵子代病毒具有放射性, B组不出现放射性,则说明其遗传物质是 DNA,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