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全国卷2,参考解析内容摘要:
0(g)+12O2(g)= C4H8(g)+H2O(g) ΔH 2=119 kJmol 1 ③ H2(g)+ 12O2(g)= H2O(g) ΔH 3242 kJmol 1 反应 ① 的 ΔH 1 为 ________ kJmol 1。 图( a)是反应 ① 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 (填 “ 大于 ” 或 “ 小于 ” );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填标号)。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 ( 2) 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 图( 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 n(氢气) /n(丁烷)的关系。 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 3)图( 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 丁烯产率在 590 ℃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0℃ 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1) +43 Kj/mol AD ( 2)原料中过量 H2会使反应 ① 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丁烯转化率下降 ( 3) 590℃ 前升高温度,反应 ① 平衡正向移动 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产生丁烯更多 更高温度则有更多的 C4H10裂解导致产率降低 【参考解析】 ( 1)根据盖斯定律,用 ② 式 ③ 式可得 ① 式,因此 △ H1=△ H2△ H3=199 kj/mol +242 kj/mol =+43kj/mol。 由 a图可以看出 ,温度相同时,由 xMPa,丁烷的转化率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所以 x 的压强更小, x。 由于反应 ① 为吸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时,平衡正向移动,丁烯的平衡产率增大,因此 A正确、 B错误。 反应 ① 正向进行时体积增大,加压时平衡逆向移动,丁烯的平衡产率减小,因此 C错误, D正确。 正确答案: +43kj/mol、小于、 AD。 ( 2)一方面 H2可以活化催化剂,同时作为反应 ① 的产物,他也会促使平衡逆向移动,从而减少平衡体系中的丁烯的含量。 正确答案:原料中过量H2 会使反应 ① 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丁烯转化率下降。 ( 3) 590℃ 之前,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加快,生成的丁烯会更多,同时由于反应 ① 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体系中会含有更多的丁烯。 而温度超过 590℃ 时,由于丁烷高温会裂解生成短链烃类,所以参加反应 ① 的丁烷也就相应减少。 正确答案: 590℃ 前升高温度,反应 ① 平衡正向移动、 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产生丁烯更多、 更高温度则有更多的 C4H10裂解导致产率降低。 28.( 15分) 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 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 如下: Ⅰ .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 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 将水样与 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 KI)混合,反应生成 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 .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 MnO(OH)2被 I−还原为 Mn2+,在暗处静置 5 min,然后用标准 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 I2( 2 S2O32−。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全国卷2,参考解析
相关推荐
长度的线段表示 1 N 的力,以 O 点为作用点,在图( a)中画出力 F F2的图示,然后按平形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 F 合 ; ( ii) F 合 的大小为 N, F 合 与拉力 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 若 F 合 与拉力 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参考答案】( 1) ;( 2)( i)见解析; ( ii) ; 23. (
a;产生白色沉淀、品红溶液褪色; ② 2FeSO4=======高温 Fe2O3+SO2↑+S O3 【参考解析】 ( 1)样品溶于水滴加 KSCN 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硫酸亚铁与 KSCN 不反应;再向试管中通入 27.( 15分) 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矿的主要成分为 FeOCr 2O3,还含有硅、铝等杂质。 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
O;( 4)根据原子守恒,推出 F的分子式为 C6H10O3,根据信息,以及羟甲香豆素的结构简式,推出 F的结构简 式为 CH3CH2OOCCH2COCH3,除含有,还含有 ;( 5) 根据羟基香豆素的结构简式,以及( 2)的分析, C、 D的氨基、羟基分别在苯环的间位,分别为 、。 F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OCCH2COCH3, F与 D发生已知②反应生成中间产物 1,中间产物
1、薯脱毒后恢复其高产抗病的优势,植株均表现整齐一致,长势强,结薯整齐,品质佳,商品性好,产量高,但传统的小垄栽培不能满足脱毒甘薯在生产过程中对水肥气热的需求,必须采用创新配套的栽培技术来挖掘脱毒甘薯的增产潜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松熟化土壤,改善土壤通气性,增加土壤蓄水能力,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分解。 深耕后甘薯 80%的根系分布在 030 厘米土层中,根据耕翻不打乱耕作层的原则
要点 脱毒甘薯留种比一般的薯类贮藏要更加精心,注意以下四点:一是选无病地块留种,防止薯块带病入窖,从采苗圃剪蔓的夏薯留种很少带病,不能用春薯和炕苗、温床苗栽的夏薯留种,受水淹的地块也不宜留种。 二是适时收刨,防止窖外冻害。 如果在田间受冻害,在贮藏前(入窖 20 天左右)就会腐烂。 收刨种薯最好在 10 月中旬开始,霜降前收完。 选晴暖天气上午收刨,当天下午入窖,这样经过中午晾晒,能减轻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