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甘薯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薯脱毒后恢复其高产抗病的优势,植株均表现整齐一致,长势强,结薯整齐,品质佳,商品性好,产量高,但传统的小垄栽培不能满足脱毒甘薯在生产过程中对水肥气热的需求,必须采用创新配套的栽培技术来挖掘脱毒甘薯的增产潜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松熟化土壤,改善土壤通气性,增加土壤蓄水能力,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分解。 深耕后甘薯 80%的根系分布在 030 厘米土层中,根据耕翻不打乱耕作层的原则,耕翻深度以 25 厘米为宜。 秋冬季耕翻最好,因为土壤经过秋冬季风吹日晒,雨雪冰融,能加速土壤熟化,接纳更多雨雪,没有条件进行秋冬季耕翻的,应在早春进行,春耕不宜过深,以免跑墒过量,耕翻后春季每逢雨后需耙磨保墒。 2、周左右趁墒或雨后起垄为好,深开沟,一次性施足底肥和口肥三犁成垄方法做垄,垄底宽 8085 厘米,垄高 2025厘米,单垄栽培。 夏季栽培可采用平地一次性施肥,二犁成垄的方法做垅,垄底宽 7580 厘米,垄台高 2025 厘米,单垄栽培。 果氮肥施用较多,易造成中后期徒长,合理施肥的原则:根据地力适当增施有机肥,少施化肥,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控氮、稳磷、补钾。 根据甘薯对氮磷钾 101221 的比例要求,一般 667 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 25003000 千克,151515%的氮磷钾复合肥 40 千克,肥力较高地块每 667 平方米配合施入硫酸钾 20 千克,尤其甘薯生产中后期对钾的需要量大,补钾 3、十分重要。 厘米地温稳定在 17时就可栽培,大连地区地温回升速度快,5 月上旬即可栽培,地膜覆盖因覆盖形式不同一般可提早 515 天进行。 春季栽培要早中求快。 栽培过早地温低,发根慢缓苗时间长,易造成弱苗和缺苗。 夏季栽培的露地栽培最晚时间为 7 月 5 日,地膜覆盖,可延后 510天栽培。 夏季栽培要晚中求早。 行距一般 33 厘米66厘米,不能为薯块膨大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不能降低地温形成较大的昼夜温差利于养分回流促进薯块膨大,最终不能发挥甘薯群体增产效益。 根据试验数据结果,一般行株距 8085 厘米20 厘米为宜,并且栽时甘薯苗一定斜卧栽,有 34 节在土中,土中每一节都能发根形成根系及分化块根,既能促进根系发达,增加地下块根分化数量,又能控制食用品种特大块根形成,提高商品性、增加产值。 春栽覆土深度一般 78 厘米,夏栽 56 厘米为宜。 00 倍液进行化学除草,栽后 35 天查苗补苗,补苗要用大苗、壮苗,尽量缩小株间差距,确保全苗生长;中期及时中耕培土,对垄后拔除大草;生长期间及时防治地老虎、甘薯卷叶蛾和蚜虫等病虫害,遇连阴雨天及时排净沟内积水,旱地有水利条件的及时顺沟灌溉,有旺长趋势可用提蔓断根式多效唑化学调控。 5左右收获为宜,应选择晴暖天气,上午耕收晾晒入室。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