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白粉病防治内容摘要:

蔓和种荚。 叶片受害,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白粉状淡黄色小斑,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粒斑,并相互连合成片,病部表面被白粉覆盖,叶背则呈褐色或紫色斑块。 叶片严重发病后,迅速枯黄。 茎蔓和种荚受害,也产生粉斑,严重时布满茎荚,致使枯黄坏死。 豆白粉病在广西无明显越冬期,而是以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使病害在其寄主作物间辗转传播为害。 豌豆白粉寄主范围很广,可侵害豆科、茄科、葫芦科等 13 科 60 多种植物。 日暖夜凉、昼夜温差大的多露潮湿的环境,有利发生流行。 豌豆品种间抗病性有较大差异。 一般细荚豌豆较大荚豌豆抗病力强。 )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华南地区应大力推广“杂交大荚豌豆”(阳双花大荚豌豆);实行轮作,抓好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合理密植,清沟排渍,增施磷钾肥,不偏施氮肥。 (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或豌豆第一次开花时用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 倍液,或 50%混杀硫悬浮剂 500 倍液,或 50%苯菌灵 15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雾,每隔 1015 天喷 1 次,连续喷 34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