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word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酸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 CO2和 N2 C.用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D.用水鉴别 NaOH和 CaCO3固体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进行物质鉴别时,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加以鉴别,要求能够有明显的不同现象. 【解答】 解: A、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为无色,无法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盐酸,故 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氮 气都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无法鉴别,故 B错误; C、硫酸和盐酸都呈酸性,都能使石蕊变红,无法鉴别,故 C错误; 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鉴别,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有明显的不同现象. 8.醋酸【 CH3COOH】是一种酸性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 H+,从而呈现酸性,在家庭中调味品食醋就含有醋酸.下列物质不能与醋酸反应的是 ( ) A. Mg B. Fe2O3 C. CO2 D. NaOH 【考点】 醋酸的性质及 醋酸的含量测定.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镁属于活泼金属,能与醋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B、 Fe2O3属于金属氧化物,能与醋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选项错误. C、 CO2不能与醋酸反应,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能与醋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9.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 “ 化学魔术 ” 四字,然后再喷上另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 “ 化学魔术 ” 四字.该同学所用的两种无色液体可能是 ( ) A. NaOH溶液、酚酞溶液 B. CuSO4溶液、 NaOH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D.酚酞溶液、 “ 雪碧 ” 饮料 【考点】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由题意 “ 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 “ 化学魔术 ” 四字,然后再喷上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 ” ,根据常用的指 示剂石蕊和酚酞的性质,应考虑碱与酚酞的反应. 【解答】 解: A、 Na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正确; B、 CuSO4溶液是蓝色的,且 CuSO4溶液喷洒 NaOH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故错误; C、石蕊试液是紫色的,与题意不符,且石蕊试液遇酚酞试液不变色,故错误; D、 “ 雪碧 ” 饮料中含有碳酸,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 故选 A. 【点评】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性质与酸碱反应显色的情况,并能据选项灵活分析解答问题. 10.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读出液体的体积 B. 过滤 C. 熄灭酒精灯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 实验操作型. 【分析】 A、读取液体体积,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缺少玻璃棒引流; 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会引发危险; D、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解答】 解: A、读出液体的体积的操作正确,故 A正确; B、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使待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图中操作错误 ,故 B错误; 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图中操作错误,故 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图中操作错误,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液体的取用及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方法;掌握过滤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 11.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 pH=7 B.反应前后水分子数目增大 C.该反应的实质是 H+和 OH﹣ 结合生成 H2O分子 D.两种溶液混合 后,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分子,盐酸中含有氢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解答】 解: A、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溶液呈中性,故 A结论正确; B、反应生成了水,所以反应前后水分子的数目增加,故 B结论正确; C、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 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故 C结论正确;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而不是构成氯化钠分子,故 D结论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以微观粒子的形式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压轴实验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发生氢氧化 钠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为零;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的 pH大于 7,盐酸 pH小于 7; C、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发生氯化钠的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 D、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中也含有水. 【解答】 解: 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发生氢氧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为零,故图象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pH大于 7,盐酸显酸性, pH小于 7,向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 pH逐渐减小,当盐酸过 量时,溶液的 pH小于 7,故图象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发生氯化钠的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故图象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中有水,因此图象的起点不是零;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中也含有水,因此随着反应的发生,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反应完后由于稀盐酸中也含有水,水的质量应还是增加,故图象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 考虑,可快速解答.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① 抓图象的起点, ② 抓图象的终点, ③ 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 N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