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稻飞虱防治内容摘要:

1、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具有远距离迁飞及群集为害稻田的特点。 近年来,稻飞虱在晚稻的发生频次以及所造成的损失尤为突出,已成为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及时防治稻飞虱是夺取晚稻丰收的关键。 晚稻稻飞虱的为害一般有 13 个峰期。 第一个峰期出现在水稻孕穗、抽穗期,即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主要虫源是 9 月中旬开始从北方稻区随南下冷空气飞迁进入繁殖);第二个峰期出现在齐穗至乳熟期,即 10 月中、下旬;第三个峰期出现在蜡熟期,即 11 月上、中旬。 第一个峰期以白背飞虱种群为主,其余二个峰期则以褐飞虱种群为主。 由于迁入的稻飞虱虫源,受气象条件、本地环境温度以及天敌、栽培品种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发生的峰期及为 2、害程度有所差异。 有的年份各个峰期不明显,受害程度轻;但有的年份可连续出现 23 个峰期,发生量大,受害面积广。 晚稻以抽穗至齐穗期受稻飞虱为害而造成的损失最重,可导致颗粒无收;乳蜡期受害次之,一般损失 60%左右;蜡熟期受害较轻,但“穿顶”仍可损失2030%。 据调查,杂交水稻收割前 7 天穿顶,产量损失达 受害程度还因品种和熟期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早熟、矮秆品种发生期偏早,受害较重;而迟熟、高秆以及杂优品种发生期相对偏迟,受害较轻。 在防治指标上,若虫口密度每 100 科禾孕穗至抽穗期达到 500 头,齐穗至乳蜡期达到 8001500 头,蜡熟期达到 3000 头以上,均须施药防治。 要根据当地虫情测报,掌握在若虫高峰期,于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至傍晚施药。 用 90%晶体敌百虫 8001000 倍液喷施,可兼治稻飞虱、粘虫、蝽象、稻纵卷叶虫等。 也可用 20%叶蝉散乳剂 8001000 倍液喷杀。 还可用 10%施特安30003500 倍液喷雾。 或用吡虫啉(扑虱蚜)25003000 倍液喷施。 在施药前田间要灌薄水层,防治的效果才显著。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