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研发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五章 项目建设条件 建址现状 项目地点与地理位置 土地权属类别与占地面积 项目现有场地利用情况 建址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城市规划或区域性规划要求 交通条件 13 社会环境条件 法律支持条件 公共设施条件 征地拆迁条件 施工条件 建址条件比选 14 第六章 技术方案与总 图 布置 技术方案 (例) 研发技术流程 本项目研发流程总体上分为选题、可行性评估、产品规划设计、产品试制及投产几个过程。 根据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不同的研发课题,先进行可行性评估,经评估不具可行性的研发课题立即终止,具有可行性的研发课题则继续开展产品规划、设计工作及产品试生产,新产品经过测试,如达到预期要求则投产,达不到预期要求则进行调整,重新规划设计,直至通过测试。 研发技术流程如图 411 所示: 选 题调 整终 止投 产产 品 测 试产 品 试 制产 品 设 计产 品 规 划可 行 性 评 估Y E SY E SN ON O 图 411 研发技术流程图 选题 15 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同类产品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刊,提出研发课题,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可行性评估 论证该类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论证发展该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 (含物资、设备、能源及外购外协件配套等 )。 对可行的产品编制出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然后进行产 品规划,不可行的进行终止。 产品规划 研发中心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企业产品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和技术改造方向,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赶超目标 ,为提高研发产品质量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结合企业现有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制定企业产品发展规划。 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指从确定产品发展规划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是产品研发过程的开始,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即:技术任务书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工作图设计阶段。 完成后 进行试生产。 试生产 新产品试生产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生产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样品试制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生产室试制出一件或数十件样品。 小批试制是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16 设计图纸。 此阶段由研发中心负责在试生产室进行,部分分散到生产车间进行。 产品测试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有研发中心相关实验及检测科 技人员对新产品从技术上做细致的检测 ,经济上作全面的评价,以确定是否可进入正式投产或进行调整。 被否决的新产品进行调整,从新进入产品规划阶段。 投产 每一项新产品都要力求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经过研发中心科技人员的严格的检测、评估并得到可正式投产的意见后,新产品将移交生产线组织正式投产。 研发内容 研发目标 主要技术指标 总图布置 指导思想 设计依据 ( 1)《民用建设设计通则》( GB5035220xx) ( 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xx) (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xx 版 (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xx ( 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 (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17 ( 8)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 设计原则 ( 1)环境宽松原则 ( 2)对原始地形的充分尊重原则 总平布置 交通设计 消防设计 绿化景观系统 18 第 七 章 工程建设方案 建筑工程 公用工程 给排水 (例) 给水 ( 1) 用水量预测 本项目用水主要是研发试验用水和员工生活用水,预测研发及生活用水量约为 立方米 /日,年用水量约为 立方米。 ( 2) 消防给水 ( 3) 给水水源 本项目用水可直接由厂区现有给水管网接入,引入厂区的现有给水总管管径 DN150,水压 兆帕,可以满足本项目的给水需求。 本项目应从现有给水管网就近接入,需由两处同时接入,形成完整的给水管网。 排水 本项目排水体制为雨 、 污分流制。 生活污水经收集后排入市政污 水管网进入当地市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研发废水直接排入厂区污水站,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雨水经过收集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供电工程 本项目用电主要为设备用电和照明用电,年总耗电量约为 19 万千瓦时。 电源从厂区配电房接入,与厂区技改项目一并考虑增容。 配电采用放射式配电,照明由变配电间专用照明配电柜提供,供电电压为 380伏 /220 伏,三相四线制。 本项目配电及照明均设置动力配电箱、照明配电箱,以电缆或穿管线引支线至各机台。 暖通工程 本项目研发中心 考虑空调系统,其采暖、制冷、净化、通风方案将按建筑的阳光辐射与传热强度、照明、耗电量和使用人数及国家有关采暖、制冷、通风的设计规范制订。 不同使用空间的空调系统 均 利用原厂房系统。 检验、测试、试验区设置通风系统,兼作消防排烟系统。 设备用房根据内置设备的工艺要求及发热量设置排风系统。 更衣室等设置全室通风并设有排烟系统。 20 第 八 章 环境保护、安全卫生与消防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在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产生的污染物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达到 国家规定的标准,本项目环境保护按以下条例和标准执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 (98)253 号令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xx)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1999)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 (GB12523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 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 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管理,砂石料统一堆放,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中的扬尘;运输车辆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按城管要求定时运送到指定地点或加以利用。 对产生噪声、振动的施工机械,采取限时施工等有效措施,减轻危害;尽可能采用低噪音的施工工具和施工方法。 建设过程中,注重对施工人员环保意识教育,在施工场地内竖立醒目的环 保标志、环保教育栏等。 21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污水 本项目严格执行实行雨污分流制。 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厂区管网收集后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当地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实验、检测及试生产产生的废水经收集排入厂区现有污水站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区域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废气 本项目产品实验、检测及试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废气,主要为酸性废气、有机废气等。 拟采用喷气式布袋集尘机收集粉尘;对于酸性废气通过管道收集后汇总,经厂区内酸性废气 洗涤塔处理后,通过排气筒排放;有机废气将通过集气罩、风管导入隔套降温管,降低有机废气的温度,然后进入固定床式吸附设备中,废气中的 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经过吸附处理后,净化后的废气通过引风机、排气筒直接排入大气。 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报废物料、原材料包装物品及生活垃圾。 报废物料、原材料包装物品拟考虑外售再利用;生活垃圾有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因此,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不会对环境影响产生二次污染。 噪音 本项目设备均用于产品开发、实验的仪器、仪表等,工作过程中噪声较小,对环境影响不明显。 安全卫生 安全卫生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2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江苏省建设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 (工程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安全措施 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行企业安全资格审查制度,在建筑工程开工前应当到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申办安全条件认证。 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 产培训。 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电器产品、安全设施、架设器具及机械设备等,必须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指标,达到安全性能要求。 企业需设专门的机构负责研发中心安全运作,制订安全规程,分级管理,各负其责,责任到人;按国家规范要求制订安全技术手册,定期组织安全技术学习和应急措施训练,纳入考核;制订安全教育制度,对新招的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对在岗工人的安全教育做到经常化,加强全员安全意识;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加强预防性检测,防患未然。 设备机械传动部位设防护罩,作业平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