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人教版化学九下第10单元酸和碱word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错误; 故选 A. 【点评】 此题是对指示剂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除知道指示剂变 色的原因,特别要注意难溶性的碱,因为只有碱性溶液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11.( 2分)下列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不发生反应的是( ) A.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B.盐酸和硫酸 C.碳酸钠和盐酸 D.硫酸和氢氧化钠 【考点】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的物质中必须有沉淀或气体或水,复分解反应才能够进行;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物质混合能否生成水、或沉淀、或气体. 【解答】 解: A、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混 合时,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 A错误; B、盐酸和硫酸都属于酸,混合时不反应;故 B正确; C、碳酸钠和盐酸混合时,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 C错误; D、硫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生成硫酸钠和水;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此题是对物质反应的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应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解题. 12.( 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将等质量的金属镁、铝、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 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镁、铝、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铝>铁,镁、铝和铁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 = ,进行分析. 【解答】 解:已知镁、铝和铁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金属镁、铝、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铝>铁,则:需要的反应时间为铁>铝>镁; 根据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 = ,则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铝>镁>铁. 故答案: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象进行. 13.( 2分)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 ) A.都能与酸碱指示剂 作用 B.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C.都含有氢元素 D.都有酸根离子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酸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是无色酚酞变色;都能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都能和碱反应生成水等,都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解答】 解:酸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电离出的氢离子.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加深学生对酸的通性的理解. 14.( 2分)下列物质不能做干燥剂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生石灰 D.氯化钠 【考点】 气体的干燥(除水).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依据易吸水的物质可做干燥剂分析,主要是从各选项提供的物质性质进行判断. 【解答】 解: A、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所以可以做干燥剂;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较强的吸水性,所以可以做干燥剂; C、生石灰极易吸水而变成熟石灰,所以可以做干燥剂; D、氯化钠没有极易吸水的特点,所以不可以做干燥剂; 故选项为: D. 【点评】 此题是对干燥剂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这些物质能否吸收水分,属基础性 知识考查题. 15.( 2分)将下列物质放入盐酸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碳酸钠 B.铁 C.铜 D.氯化钠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元素与化合物;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 106份质量的碳酸钠可生成出 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溶液的质量会增加,故选项错误. B、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由反应时 的质量比可知,每 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 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的质量会增加,故选项错误. C、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溶液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钠放入盐酸溶液中,能溶解,溶液的质量增加,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 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某同学用 pH试纸测定两种溶液的酸碱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测得 pH分别为 、 B.将被测液滴到湿润的 pH试纸上测定 C.测得 pH分别为 8 D.测得一种溶液的 pH=0,由此可知它为中性溶液 【考点】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A、根据广泛 pH 试纸只能精确到 1解答; B、根据用 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广泛 pH试纸只能精确到 1解答; D、根据 pH> 7为碱性, pH=7为中性, pH< 7为酸性解答. 【解答】 解: A、广泛 pH试纸只能精确到 1,所以测得的 pH不能为 , ,故错误; B、用 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用水湿润 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错误; C、广泛 pH试纸只能精确到 1,所以测得的 pH为 8,正确; D、溶液 pH> 7为碱性, pH=7为中性, pH< 7为酸性, pH=0的溶液显酸性,是酸性溶液,度错误. 答案: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 17.( 2分)下列关于酸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酸雨的 pH< 7 B.酸雨主要是由 SO2和 NO2引起的 C.酸雨的 pH> 7 D.酸雨的 pH> 【考点】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正常雨水的 pH约为 ,酸雨是指溶液 pH小于 ;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酸雨是指溶液 pH 小于 ,故选项说法错误. B、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故选项说法正确. C、酸雨是指溶液 pH 小于 ,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酸雨是指溶液 pH 小于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酸雨是工业发展出现的副产物,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 2分)下列物质溶于水时不会放出大量的热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氧化钙 D.氢氧化钙 【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物质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和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整体 就吸热,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整体就放热,吸收热量等于放出热量,整体就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解答】 解: A、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C、氧化钙放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同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D、氢氧化钙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故选 D. 【点评】 了解物质溶于水的过程,知道为什么放热和吸热,记住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 2分)下列物质中不能溶于水,但能溶于酸的是( ) A. CuO B. Ba( NO3) 2 C. AgCl D. NaCl 【考点】 酸碱盐的溶解性;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盐的溶解性规律: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盐酸盐中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中不溶硫酸钡;碳酸盐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