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内容摘要:

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民族融合。 表现: ( 1) 契丹 族 、女真 族 与汉族融合,被统称为汉人 ( 2) 形成了新的民族 —— 回族(信奉伊斯兰教)。 第 十 课 、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一、明 朝 的建立和君权的加强 明 朝的建立: 1368 年 初, 朱元璋 在 应天(今南京) 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同年秋,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加强君权的措施: ( 1)朱元璋 诛杀了丞相胡惟庸, 废除 了 丞相 制取消了 中书省,权分六部。 使皇帝直接 控制了国家的军政大权。 ( 2) 明 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是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 ( 3) 明朝统治者 利用厂卫制度实施恐怖专政,以强化君权。 二、清朝的建立和军机处的设立 清朝的建立和入关 : ( 1)后金的建立: 1616 年努尔哈赤 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史称后金。 ( 2)清的建立: 皇太极继位后,将族名由“女真”改为“满洲”。 1636 年皇太极 在 盛京 称帝,改国号为清。 ( 3)入关: 1644 年, 清军 攻入山海关, 打败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清顺治帝 迁都北京, 逐渐 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军机处的设 立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1)设立者:雍正帝 ,乾隆时进一步加大权力。 ( 2)职能:跪受皇帝旨意,传达执行。 ( 3)特点: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 4)作用: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三、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八股取士 ( 1)选题范围:《四书五经》 ( 2)行文观点:宋朝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 3)实质: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重要措施。 ( 4)危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文字狱 ( 1)目的:为了集权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 ( 2)含义:是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 误而兴起的大狱。 ( 3)危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第 十一 课 、 明朝的对经济文化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时间:明成祖,朱棣时 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国威。 概况: ( 1)时间: 1405- 1433 年 ( 2)次数: 7 次 ( 3)第一次下西洋: 时间: 1405 年 出发地: 江苏 刘家港 路线:从刘家港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最后到达印度古里返回。 ( 4)最远到达地区: 船队一共到过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意义: ( 1) 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 交流,使明朝与 30 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 2)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 3)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郑和成功的原因: 宋朝以来发达的造船业,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当时明朝前期经济的发达,政治的稳定,国力的强盛,郑和个人的优秀品质。 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 1)概况: 最早的时间 :唐朝 加速:郑和下西洋后 , 明朝后期超过 10 万人。 ( 2)贡献:带去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与当地人一起辛勤劳动,为南洋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三、西 方传教士的东来 利玛窦(意大利人)和汤若望(德意志人)。 第 十二 课 、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一、戚继光抗倭 倭寇的含义: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结成武装集团,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 人们称这些人为“倭寇”。 时间 :明朝中期 原因: 明朝中期 , 朝廷腐败,边防松弛, 推行海禁政策,以致 倭患日益严重,致使东南沿海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概况:招募当地农民和矿工,组织戚家军。 1561 年,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清浙江倭患。 戚继光抗倭成功的主要原因: ( 1)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 2)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 ( 3)与军民密切合作。 ( 4)戚继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背景: 17 世纪 20 年代,荷兰殖民者霸占了 我国的宝岛 台湾。 经过: 1661 年,攻破赤嵌城, 又收复台湾城。 1662 年 初,荷军投降, 收复台湾。 意义: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三、雅克萨之战 背景: 17 世纪中叶,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 概况: 1685 年 第一次 1686 年 第二次, 雅克萨之战打败 俄军。 《尼布楚条约》 ( 1) 1689 年 ,中俄双方代表通过平等谈判,签订了 《尼布楚条约》 ,这 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 ( 2) 条约规定,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从法律上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第 十三 课 、 清朝对边疆的治 理 一、清对西藏地区的治理 册封:顺治帝 和康熙帝先后册封喇嘛教首领 五世达赖 和五世班禅。 雍正帝 时 设置驻藏大臣。 职权: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享有行政、财政、外交等方面大权;督办“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 通过 “金奔巴 瓶”制度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 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清廷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清对台湾地区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