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香菇种植技术内容摘要:

2、 2428。 15 天以后,菌袋自升温情况和自然气温下降情况基本上是同步的。 如掌握得当,合理利用通风,把菌袋摆密或摆稀,层数增高或减低,这样整个发菌期 6070 天(如 8 月中旬种植至 9 月中旬),基本不用增温设备,依靠自然气温即可顺利完成,达到基本恒温养菌的要求。 这样既能减少很多人力、物力,降低成本,又能达到发菌好,出菇适时,产量高、质量好、经济效益高的目的。 香菇需要恒温发菌,变温出菇。 如果到发菌的中后期,必须人工增温,以达到恒温发菌的要求。 基础设施务件较差的广大农村,有时温差在 510以上,对菌丝生长发育及生理成熟影响很大,出菇期推迟,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都不高。 4、把“三关”夺高产:接 3、种期旬均气温不超过 28。 脱袋转色时(培养60 天左右)旬均气温不低于 15。 出菇期,即第一批子实体形成,并长到1上,必须在当地第一次寒流到来之前采收完第一茬菇。 广大农村袋栽香菇,必须切实把好这三个关键时刻,不然管理难度大,费用增加,产优质菇时期短,菇的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 几年的实践证明,栽培期最晚九月底,每向后推迟 10 天,出菇期将推迟一个月,一般经济效益减少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因此必须把“三关”。 5、配料:(1)木屑 皮 10膏 1 H 水量 5560%。 (2)锯末 35籽皮 7皮 膏1 H 值 水量 5560%。 上述各种原料要称量准确,反复搅拌均匀,“料水拌不匀,种菇坑死人”。 适当调 4、高 ,有利于防止杂菌污染,提高纯菌率,促使菌丝提早分解利用木质素,提前出菇。 配料要求:配比合理,称量准确,搅拌均匀,稍干勿湿。 6、装袋:选用食用菌专用筒袋,要求厚薄均匀、耐拉、耐温,承受温度在115,无微孔的优质塑料袋。 截成长 6065端打均匀小褶用线扎紧,再用烛火烧熔化,达到绝对不漏气为准。 把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装入袋内,松紧适当,不要过实或过松,以手托装好的料袋中央,没有松软感,料袋两端不下垂为。 扎口时要把袋口部粘着的培养料擦净再扎,防止杂菌从此处污染。 装好的袋要轻拿轻放,不可直接摆放在土地上,下边铺上麻袋、编织袋等物,防止砂粒刺破料袋,造成微孔,导致杂菌感染和水袋。 7、蒸料:蒸锅加足水,把扎 6、入人员必须经过石灰,叫“白灰封门”接种人员要搞好个人卫生、技术熟练、快速、敏捷、配合得当的四个人为一班,一人擦袋面打孔,一人点菌种,一人贴胶纸,一人搬运。 接种前先点燃酒精灯,接种用的所有工具,都要火焰消毒。 用接种器整块整块把菌种取出,迅速接入穴内,尽量不要把菌种打碎,每接完一袋菌种,必须把接种器经酒精灯火焰烧灼一次,才能接下一袋,防止因菌种问题交叉感染。 二、培育1、发菌:菌袋发菌培育是一项认真、细致、时间较长的复杂工作,从接种到菌袋达到生理成熟全过程需 60 天左右,因香菇是恒温发菌,变温出菇的菌类,整个发菌期要求基本恒温 242,相对湿度 70%以下,暗光、通风。 发菌温度要恒定在 2226( 7、料温),绝对不能过高过低。 有效积温必须达到 1200以上才能出菇。 前期 24菌丝发育生长最好,后期 2728胞外酶分泌最旺盛,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能力最强,能积累大量营养,对出菇有利。 香菇菌丝对温度刺激的表现特点敏感,接种后菌袋培育具体措施和操作方法如下:16 天:不要翻动菌袋,不要通风。 此时袋温比室温低 13,室温可控制在 2830,正适合发菌的温度需要。 点种后,每天测量温度 34 次,门窗遮阴,造成室内暗光,一直到 50 天左右。 710 天:菌丝已吃料,开始生长,第七天进行第一次翻堆,检查菌袋发菌及杂菌感染情况,发现杂菌及时处理,漏种的及时补上。 以后 710 天翻堆一次,前两次翻堆 8、,一定要轻拿轻放,以后几次翻堆,手法可以加重,增强刺激,每天通风 23 次,每次 30 分钟。 1115 天:菌丝已开始旺盛生长,菌丝生长,以保温为主加大通风,进行第二次翻堆。 1620 天菌丝大量增殖,室温可控制在 2224,以保温为主,适当通风。 21 天以后,接种穴菌丝接连,随着揭孔、刺孔增氧,菌袋自升温可比室温增高 510,注意通风,散堆降温穴口菌丝相互连接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科学的利用翻堆,通风调温,满足菌丝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基本达到恒温,此项工作一直保持在菌袋培养结束约 6070 天。 5065 天:菌袋表层疣状物产生,棕色素分泌增多,50 天后去掉门窗遮阴物,给以光线刺激,促使菌袋生 9、理成熟,脱袋前,把袋温提高到2728保持 4 天,使菌丝分解并积累大量营养,为出好菇作准备。 菌袋培养成熟后,当旬均自然气温在 14以下,脱袋后不能顺利转色,影响今后的出菇,所以要带袋转色,等整个菌袋转色到三分之一时,即可脱袋出菇。 2、脱袋方法及注意事项:将菌袋运至菇棚或专设的特色场所。 用利刀把薄膜切开,所用刀片及切线部位用酒精棉球擦净消毒。 切口不可过深,划破薄膜为准,不可伤及菌丝。 脱袋在菇棚内进行,如专设转色场地,要边脱袋,边摆放,边盖薄膜,防止菌袋、菌膜脱水干燥。 脱袋最好选阴天或晴天早、晚进行,大风天气不宜进行脱袋。 有杂菌感染的菌袋,不脱袋,采取带袋出菇。 事先将专用转色场所或菇棚用喷雾器洒湿 11、冲净,然后将菌袋表面菌丝干燥不粘手时再覆盖薄膜,转色一般 812 天完成。 第 915 天,转色结束后,每天进行干湿差及温差刺激,昼夜温差拉大到 10以上,但要掌握最低 8最高 22连续 34 天,即可有大量菇蕾发生。 4、变温催蕾:香菇属低温,变温结实的菇类,菌丝体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时,在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较慢,促使养分和水分积贮成聚点,进而形成原基,原基形成须创造一个温差和干湿差条件,保证原基形成并正常发育成菇蕾。 具体措施如下:拉大菇棚温差,低温变温催蕾,当旬均温度在 822时,都是催蕾合适温度。 但温差必须拉大到 10以上,干湿差 15%,连续处理 34 天茵丝便可互相纽结成原基。 出过一、二茬香菇的菌袋,要及时补充菌袋内的水分。 三、香菇的采收及标准菌袋转色后,进入正常出菇管理,待香菇菌盖直径长到 46,不开伞,为最佳采收标准,这时香菇的质量最好,商品价值最高。 在采收香菇时,一定要把香菇的根部从菌袋上摘下,以防毒变感染菌袋。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