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昌河三乡段河道治理工程初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沿河阶地漫滩有三乡、杨坡和刀环、城头等村镇及农田、树林。 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不合理的采砂以及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 河道基本不设防,常遇洪水淹村毁地,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长期以来, 连昌河 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治理资金严重不足。 近年来,有关 “ 两工 ” 政策取消,群众投劳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连昌河 治理(河道清淤和堤防加固等)日趋减少。 为响应国家号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有效保障连昌河两岸村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连昌河进行防洪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省 **县连昌河三乡段河道治理工程 保 护区有 11604 多口人, 6573 多亩耕地 和重要集镇 三乡镇。 河道治理长度 ,上游起始位置 为 后院 村 ,下游至 下庄 村 ,主槽开挖长度 ,左 岸 筑堤长度 ,右岸筑堤长度 ;治理范围内设 8 座穿堤 涵闸。 工程施工计划工期 6 个月。 本次工程 总工程量 179。 ,其中土方 179。 ,包括土方开挖179。 ,土方回填 179。 ;清基土石方 179。 ; 砼 22174m179。 需主要材料:水泥 ,柴油 ,钢筋 , 砂 179。 ,碎 **省 **县连昌河三乡段河道治理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3 石 179。 ,草皮砖护坡 25607 m2。 需总工日 万个。 经计算,该方案 项目总投资 万元,其中 工程总投资 万元, 场地征用部分总投资 万元。 工程部分总投资 万元, 其中建筑工程 万元, 金属结构及安装 万元, 施工临时工程 万元, 独立费用 万元,基本预备费 万元 ,水土保持工程投资 万元,环境措施费 万元。 为了贯彻执行上级的决策,在 **市水务局的领导下,受 **县 水务局 委托, 我院依据 20xx 年 04 月 **省水利厅计划处下发的关于印发《 **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提纲》(修改稿),于 20xx 年 06 月编制完成了 《 **省 **县连昌河三乡段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送审稿)。 20xx 年 7 月 26 日, **省水利厅、财政厅在 **市组织召开了《 **省 **县连昌河三乡段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审查会, 提 出了审查意见,我院于 20xx 年 11 月按照专家审查 意见修改 编制 完成了 《 **省 **县连昌河三乡段河道治理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 (报批稿)。 1 综合说明 基本情况 工程概况 连昌河为黄河流域洛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陕县马头山,干流长度为 **省 **县连昌河三乡段河道治理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4 54km,流域面积 410km2,流经陕县李村乡、洛宁县河底乡,在 **县 三乡镇汇入洛河。 **市 **水库位于连昌河干流上,坝址在 **省陕县李村乡 **村,控制流域面积 211km2,总库容 4775 万 m3,属Ⅲ等工程,其设计洪水标准为50 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 1000 年一遇。 连昌河流域大体上以 **水库大坝为界分为两大部分, **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 211km2。 **水库下游区间流域面积 199 km2,干流长度 24km。 连昌河 **县境内 干流长度 , 该段流域面积 km2。 近年来由于年久失修,堤防水毁多处,项目区内沿岸居住 9 个行政村, 11604 多口人, 6573 多亩耕地。 本次治理段 起自 **与洛宁交界处, 终 至 连昌河 大桥下游 处, 河道治理长度 ,主槽开挖长度 ,左 岸 筑堤长度,右岸筑堤长度 ,丁坝三座,每座 长度 30m。 治理范围内设 8座穿堤 涵闸。 两岸对称各设 3 处下河道路和 6 处下河踏步。 该区域主要为黄土低山丘陵区,河流下切所构成,流域山脉属熊耳山脉延伸,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流域最高海拔 ,海拔高度一般在 250~ 420m,相对高 度 150~ 200m。 河道两侧一级阶地较发育,地势相对平坦,高差相对较小。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xx 年 9 月 20 日,连昌河上游连降 暴雨,河水急流直下, 造成人员被困, 3500 余亩农田被淹,形势十分严峻 , 洪水过后,各受害村多方筹资对堤坝进行了加固,才使险情得以遏 制 , 但是由于资金有限,防护标准低,汛期还存在一定的 安全 隐患。 修复堤坝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也是从关系到三乡人民的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从根本上消除洪灾隐患,保护三乡镇人民免受洪涝灾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改善环境,加速连昌河的彻底根治,完善三乡镇连昌河流域的堤防工程体系建设,极为重要,势 **省 **县连昌河三乡段河道治理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5 在必行。 水文气象 气候特征 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季节性变化;流域内多年平均气温 ℃,绝对最低气温 ℃,绝对最高气温 ℃,全年无霜期230 天,多 年平均降雨量约 655mm,降水年际变幅大,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雨量较为集中, 7~ 9 月降雨量占全年的 %, 降水年际差异 较大 ,年最大降雨量为最小降雨量的 3 倍。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约为 1000mm,陆面蒸发量约为 460mm,年平均径流深 130mm。 季风明显,冬半年多偏西风,夏半年多偏东风,全年盛行东北风,年平均风速 ,极值风速 18m/s。 设计洪峰流量 根据国家标准《防洪标准》 GB5020194 的有关规定,确定 本工程 防洪标准为 20 年一遇。 本次治理段 20 年一遇洪峰流量采用 水文比拟法 计算。 河 道 治理 段 长度为 , 连昌河 **水库 至治理段末端 流域面积为 199km2,20 年一遇洪峰流量为。 施工期洪水 连昌河堤防属 4 级堤防,施工导流利用开挖后的主槽,其洪水标准采用非汛期 3 年一遇。 连昌河上游建有 **水库,非汛期 **水库不下泄流量,该工程施工期洪水只考虑 **水库~ 治理段末端 区间洪水。 连昌河干流上游 **水库有 1973~ 20xx 年非汛期年最大 1 日进库水量实测系列资料 , 连昌河 **水库~ 下庄 段区间施工期设计洪水可利用该资料,采用水文比拟法计算。 连昌河 **水库 至治理段末端 区间 流域 面积为 199km2,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 211km2。 根据 **水库非汛期年最大 1 日进库水量,采用水文面积比拟法 **省 **县连昌河三乡段河道治理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6 公式 Q 连 =(F 连 /F 龙 )nQ 龙 ,推求治理段河道施工期洪水, n 值采用 ,连昌河施工期设计洪峰流量为。 工程地质 地形地貌 该区域主要为黄土低山丘陵区,河流下切所构成,流域山脉属熊耳山脉延伸,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流域最高海拔 ,海拔高度一般在250~ 420m,相对 高程 150~ 200m。 本次河道治理段属黄土低山丘陵沟壑地貌,河道两侧一级阶地较 发育,地势相对平坦,高差相对较小。 堤 基工程地质评价 拟整治河段堤基主要为 级配不良砾 ( Q42al), 磨圆度一般,多呈亚圆形, 钻孔注水试验渗透系数 K= 103~ 102cm/s,属强透水性,平均值 K= 102cm/s。 堤基土主要由 级配不良砾 ( Q42al)组成, 其渗透变形根据《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 SL18820xx)附录 D“ 土的渗透变形判别”,流土和管涌应根据土的细粒含量采用下列公式判别: 流土 100)1(4 1  nPc 管涌 100)1(4 1  nPc 根据颗分成果,堤基土卵砾石含量占 ~%,含少量的泥质。 其孔隙率( n)为 35%。 按下式计算区分粒径 df: ddd f 1070  式中 df -粗细粒的区分粒径( mm); **省 **县连昌河三乡段河道治理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7 d70-小于该粒径的含量占总土重 70%的颗粒粒径( mm); d10-小于该粒径的含量占总土重 10%的颗粒粒径( mm)。 根据颗分资料, d70 平均值为 15 mm, d10平均值为 ,代入式中,求得 df 为 ,由级配曲线查得对应于粒径 ( Pc)为 %。 经计算对比, Pc< 100)1(4 1 n,( 100)1(4 1 n=%)级配不良砾的渗透变形类型为管涌。 管涌型渗透变形的临界水力比降采用下式计算: 3342nkdJcr  式中 Jcr-土的临界水力比降; k-土的渗透系数( cm/s) ,取值 k= 102; n-土的孔隙率( %),取 n= 35%; d3-小于该粒径的含量占总土重 3%的颗粒粒径( mm)。 由颗分资料求得: d3平均值为 ,代入上式中,求得 Jcr =。 坝基允许水力比降为: J 允 =Jcr/m 式中 J 允 -坝基允许水力比降; m-安全系数,取。 将 Jcr、 m 值代入式中求得 J 允 =。 为了测定 堤基 土的一般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对所取土试样均做常规项目试验 及剪力、颗粒含量分析测试 ; 并现场对卵石做了自然休止角 试验。 其结果见下表: **省 **县连昌河三乡段河道治理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8 室内试验取得各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后附 《 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 》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出各层土物理力学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 其结果详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场地各土层承载力 评价 依据场地土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按照《工程地质手册》,并结合本地区已有勘察资料及地区经验综合分析,确定地基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 fak建议采用下表数值: 地基各土层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及压缩模量表 土层编号及名称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fa0( kPa) 压缩模量 Es12(MPa) ①低液限粘土 90 ②级配不良砾 280 (变形模量) 工程任务与规模 存在问题 现状河道存在问题如下: ( 1)防洪基础设施薄弱, 河堤水毁严重 ; ( 2)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滞后; ( 3)投入严重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 主河槽疏浚开挖边坡为 1:2,主河槽底纵坡基本维持原河道比降,主河槽宽度为基本控制在 20m。 堤顶无交通要求,堤顶宽定为 3m, 迎水、 背水 坡 边坡均为 1: , 护砌高度至 20 年一遇设计水位以上 处,护砌 厚度 , 混凝 土护坡顶部至堤顶采用草坪砖护坡, 左岸草皮砖护坡桩号为 2+~ 6+,右编号 1 2 3 水上休止角(176。 ) 37 35 36 **省 **县连昌河三乡段河道治理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9 岸草皮砖护坡桩号为 2+~ 6+, 背水坡结合生态防护,采用种草籽护坡。 本次连昌河主河槽 现状 中心线长 ,主河槽疏通整治 ,左岸修建堤防 ,右岸修建堤防 , 丁坝三座,每座长度 30m, 治理范围内设 8 座穿堤 涵闸 , 两岸对称各设 3 处下河道路和 6 处下河踏步。 工程规模 依据《防洪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等规范,确定工程防洪标准为 20 年一 遇,堤防工程级别为 4 级,临时工程及其它次要工程建筑物级别为 5 级。 工程设计 设计原则 设计总体原则为结合实际,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兼顾上下游和左右岸关系、集中力量、确保重点、技术可行、效益突出等。 具体应遵循原则如下: ( 1)统筹协调,综合治理; ( 2)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