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要丰产春管莫等闲内容摘要:

2、冻 2 厘米时开始划锄,此时保墒效果最好,且有利于小麦早返青,早发根,促壮苗。 划锄时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 对晚茬麦田,第一次划锄要浅,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对盐渍土麦田,一定要于“顶凌期”和雨后及时划锄,以便抑制返盐,减少死苗;对播种过深的麦田,返青后要及时清垄和退土清棵,使分蘖节变浅,以利提温、增蘖、发根。 对于旺苗和徒长麦田,应在起身期进行深耘断根,耘深约 10 厘米,以断老根、喷新根,耘后要压实,以控制地上部生长,促根下扎,变旺苗为壮苗。 早春第一次划锄要适当浅些,以防伤根和寒流冻害。 以后随气温逐渐升高,划锄逐渐加深,以利根系下扎。 拔节前力争划锄 3 遍4 遍。 尤其浇水或雨后,更要及时划锄。 要切 3、实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消除杂草。 春季镇压要因地制宜,做到“三压三不压”。 “三压”即:对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在土壤化冻后镇压,以促使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墒作用;对长势过旺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镇压,以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 “三不压”即:对有霜冻麦田不压,以免损伤麦苗;对盐碱涝洼地麦田不压,以防返盐板结;对土壤过湿麦田不压,以防土壤板结。 另外,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起来,一般是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 合理运筹肥水由于去年秋种时全省麦田基肥用量、尤其 4、是有机肥用量明显不足,再考虑到目前苗情较差这一特点,今年春季管理要适度增加肥料用量,以促进麦苗转化升级。 1、旱地麦田由于无水浇条件,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借墒追肥。 可在早春土壤返浆后或雨后开沟追肥,一般每次亩追标准氮肥 20 公斤左右。 追肥时要深施埋严。 2、群体小、个体弱的水浇麦田,应在日平均气温回升至 23,小麦开始返青、分蘖时,抓紧搞好返青肥水管理,以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增加亩穗数。 一般返青期每亩追标准氮肥 15 公斤20 公斤,拔节期再结合浇水亩追标准氮肥 25 公斤左右。 3、墒情较好的壮苗麦田,肥水管理时间要根据地力、苗情而定。 土壤肥力较差、群体较小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肥力较 6、的肥水管理要因苗而宜。 对地力或墒情较差、群体不足的地块,可在返青期借墒追肥或开沟浇化肥水,以缓解旱情和促苗早发。 起身期要重施肥水,一般结合浇水每亩追施标准氮肥 20 公斤30 公斤,以促进分蘖成穗,增加穗粒数;地力较好、基肥充足、群体较大的麦田,追肥浇水时间可推迟到拔节期。 7、种植强中筋优质专用小麦的地块,若地力、苗情一般或偏差,要于起身期结合浇水重施肥。 一般亩施标准氮肥 30 公斤左右;若地力较好、苗情较壮或偏旺,可在前期控制的基础上,于拔节期或拔节后期重施肥水,一般亩施标准氮肥 35公斤左右。 此外,在挑旗孕穗期至抽穗开花期结合浇水每亩补施尿素 5 公斤7 公斤,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钾 7、肥不仅可以增产,还能改善小麦品质。 因此,对于缺钾而基肥未施钾肥的地块,要在春季第一肥水施用时,每亩施 10 公斤左右钾肥。 硫元素是增加小麦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的重要元素,春季追施氮肥时应尽量选用硫酸铵,以利于提高小麦品质。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可每亩用 20粉锈宁乳剂 50 克,或 15可湿性粉剂 75克,对水 60 公斤70 公斤,在发病始期喷雾防治;对小麦全蚀病,可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 100 克,或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50 克,对水 50 公斤80公斤,在小麦起身期至拔节期顺垄喷浇;对纹枯病,可在小麦拔节初期每亩用5的井岗霉素水剂 100 毫升150 毫升,对 8、水 50 公斤70 公斤,喷浇于小麦茎基部。 防治麦蚜,可每亩用 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 6 克,对水 50 公斤60公斤喷雾。 防止麦蜘蛛,可每亩用 40氧化乐果 25 毫升,或 20三氯杀螨醇每亩 50 毫升,对水 30 公斤40 公斤喷雾防治,可兼治灰飞虱,预防丛矮病。 此外,还应注意加强对小麦黄矮病,丛矮病、麦叶蜂和地下害虫的防治。 应用化学除草剂除田间杂草,具有除草迅速、彻底、省工省时,便于机械化作业,成本低,增产显著,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目前常用的除草剂有 2 甲 4 氯、巨星、苯黄隆、骠马、世玛等。 骠马、世玛可用来防除野燕麦和其它大多数单子叶杂草,其中世玛用于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进行茎叶处理时,还能兼除繁缕、荠菜等部分阔叶杂草;巨星、2 甲 4 氯、2,4滴丁酯、苯黄隆等用以防除双子叶阔叶类杂草。 春季麦田杂草以阔叶类为主的,应尽量选用巨星、苯黄隆等;对于野燕麦及其它单子叶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麦田,可在 2 甲 4 氯或巨星药液中每亩加入 69骠马乳油 60 毫升,可防除两类杂草。 除草剂的使用时期一般在返青至起身期。 使用时,要严格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