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的出菇管理内容摘要:

1、鲍菇又称刺芹侧耳,雪茸,是近年来引入我国栽培的一种珍贵食用菌。 其菌肉肥厚,菌柄和菌盖脆嫩,味道鲜美,被称为“平菇王”。 年可生产两季,在春季、秋季出菇,即 1月或 8月生产菌袋,2 月或 9月出菇。 )培养料配方及配制。 配方一:杂木屑 73%,麸皮 25%,石灰 1%,石膏 1%,含水量 60%方二:棉籽壳 88%,麸皮 10%,石灰 1%,石膏 1%,含水量 60%将配料混合拌匀制成培养料。 (2)装袋、灭菌、接种和培养。 将培养料按要求装入菌袋(规格为 22厘米45厘米),封口后放入灭菌锅内灭菌。 先用猛火使锅内温度升至 100摄氏度开始计时,8 小时时后闷 4小时时,然后将料袋取出。 料袋冷却到常温 2、时放入已消毒的接种箱(室)内接种,接种量为 5%10%。 将接种后的菌袋送往已消毒的培养室培养,室温应控制在 20摄氏度25 摄氏度之间。 30 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然后移至出菇房出菇。 培养室要求黑暗、通气、不潮湿。 培养好的菌袋横排重叠堆在架上或地面上,在温度下降到 10摄氏度18 摄氏度时,向地面洒水提高菇房内湿度。 菇房内散射光线要强,光照明亮。 )温度控制。 杏鲍菇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温度范围窄,对温度极为敏感。 最适宜的出菇温度为 15摄氏度17 摄氏度,应严格掌握。 (2)湿度调节。 子实体生长期间,菇房内湿度要比前期催菇时的湿度低,保持在85%左右为宜。 保湿时,主要向地面浇水,切忌向子实体上和袋口上喷水。 (3)光线管理。 保持菇房内光照明亮,散射光强(不能有直射阳光)。 (4)通风换气。 每天开门(窗)约 2次3 次,每次通气约半小时。 0天,当子实体菌盖直径达到 4厘米6 厘米(菌盖八分开)时采收。 采收完后,在袋口上盖上纸封口,停止喷水,约 5天后,再喷水提高湿度诱导第二茬菇生长。 杏鲍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茬,每丛菇的重量最多可达到 600克,平均每袋产量可达到 500克。 第二茬后,出菇量减少。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