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的出菇管理内容摘要:
1、鲍菇又称刺芹侧耳,雪茸,是近年来引入我国栽培的一种珍贵食用菌。 其菌肉肥厚,菌柄和菌盖脆嫩,味道鲜美,被称为“平菇王”。 年可生产两季,在春季、秋季出菇,即 1月或 8月生产菌袋,2 月或 9月出菇。 )培养料配方及配制。 配方一:杂木屑 73%,麸皮 25%,石灰 1%,石膏 1%,含水量 60%方二:棉籽壳 88%,麸皮 10%,石灰 1%,石膏 1%,含水量 60%将配料混合拌匀制成培养料。 (2)装袋、灭菌、接种和培养。 将培养料按要求装入菌袋(规格为 22厘米45厘米),封口后放入灭菌锅内灭菌。 先用猛火使锅内温度升至 100摄氏度开始计时,8 小时时后闷 4小时时,然后将料袋取出。 料袋冷却到常温 2、时放入已消毒的接种箱(室)内接种,接种量为 5%10%。 将接种后的菌袋送往已消毒的培养室培养,室温应控制在 20摄氏度25 摄氏度之间。 30 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然后移至出菇房出菇。 培养室要求黑暗、通气、不潮湿。 培养好的菌袋横排重叠堆在架上或地面上,在温度下降到 10摄氏度18 摄氏度时,向地面洒水提高菇房内湿度。 菇房内散射光线要强,光照明亮。 )温度控制。 杏鲍菇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温度范围窄,对温度极为敏感。 最适宜的出菇温度为 15摄氏度17 摄氏度,应严格掌握。 (2)湿度调节。 子实体生长期间,菇房内湿度要比前期催菇时的湿度低,保持在85%左右为宜。 保湿时,主要向地面浇水,切忌向子实体上和袋口上喷水。 (3)光线管理。 保持菇房内光照明亮,散射光强(不能有直射阳光)。 (4)通风换气。 每天开门(窗)约 2次3 次,每次通气约半小时。 0天,当子实体菌盖直径达到 4厘米6 厘米(菌盖八分开)时采收。 采收完后,在袋口上盖上纸封口,停止喷水,约 5天后,再喷水提高湿度诱导第二茬菇生长。 杏鲍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茬,每丛菇的重量最多可达到 600克,平均每袋产量可达到 500克。 第二茬后,出菇量减少。 专利查询。杏鲍菇的出菇管理
相关推荐
30分) 21.( 7 分)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然而全球化对各国的损 益是有差异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 1492 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的探险活动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 白海军《大预言: 2049年的世界》 ( 1)结合所学知识
2.8 主权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 史 老师出示了以下三个提示,要求同学们说出 与之相符 的 历史 现象。 该现象是( ) A.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两极对峙的格局 C.一超多强的局面 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1.随着苏联解体、两极解体终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继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
.《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雅尔塔协定》 1在二战的危急关头,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统一战线。 其标志是: A.《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诺曼底登陆成功 C.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1右图漫画将 1929~ 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 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A. 波及范围广 B. 持续 时间长
蕾是确保杏鲍菇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但容易被大多数菇农所遗漏,若操作得当,商品菇率可以提高到 95%。 疏蕾操作:首先,准备一把壁纸刀,或用钢锯条自己磨制成尖刃小刀。 其次,在菇蕾发生点选择密集的幼蕾,每个出菇面保留 23 个幼蕾,其余的幼蕾用刀削去其蕾尖即可。 但要注意两点:一是保留的幼蕾,间距要合适,以避免长大后拥挤。 二是疏蕾时不要伤及保留的幼蕾。 最后,完成疏蕾操作后,及时对菇棚的墙体
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工业立国 科技立国 文化立国” 的演变,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是在 60年代 80年代 60年代 80年代 ,下列各项最符合 20 世纪 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A.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B. 20世纪 7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经济持续缓慢增长 D. 20世纪 9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37.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 ①美国的扶持、援助
○4 伏见 A ○1 ○2 B ○2 ○3 C ○3 ○4 D ○2 ○4 “宪章运动”时提出的主要要求是( ) 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是( ) 2“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这是传遍欧洲响彻世界的被压迫人民的战歌,这首歌的词作者是( ) C.聂耳 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重要文件以及制定的机构( 9分) 2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理论来源(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