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专题六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 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这一转变 , 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 , 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 ” 材料中的 “ 标志性 ” 事件是指 ( ) A. 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D. 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7. 1948 年底 , 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 , 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 如故宫 、 颐和园 、 雍和宫等。 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8. 1949年 3月 ,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 , 取得全国胜利 , 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 、 谨慎 、 不骄 、 不躁的作风 , 务必使同志 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是 ( ) A. 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B.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9. 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 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目标。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根据地的各级领导机关非常重视乡政权的建设,乡工农代表会议设立了经常的或临时的各种专门工作委员会,这种委员会的参加者都是不脱产的群众中的积极分子。 „„ 红色政权通过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把工农群众的优秀代表选拔到各级政权机关,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白寿彝《中国通史 近代后编》 (1)据材料一指出 , 革命根据地是如何加强政权建设的。 材料二 在政权机关的人员构成上,实行 “ 三三制 ” ,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人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由人民选举产生,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凡是年满 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信仰、党派、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陈先初《从三三制看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2)材料二中 “ 三三制 ” 政权的组成 体现了什么特点。 这一政权的建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1. 1935 年 10 月初 , 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 “ 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 ” 和 “ 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 ” 的演讲 , 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 、 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 , 第一次明确 、 公开地提出了 “ 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 ” 的思想 , 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 这一材料表明 , 当时的国民政府 ( ) A. 开始全面抗战的政策 B. 重视西部开 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C. 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D. 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抗战准备 2. 1940 年 10 月 1 日 , 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 、 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 ; 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 、 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 ; 在中国华北 , 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 ; 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 ; 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 , 华北发展棉花 , 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 其目的是 ( ) A. 强化中日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B. 有步骤的在占领区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C. 以日本的本土 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D. 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3. 有学者认为 “ 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 ”。 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 ( ) A. 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 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 、 自信心 C. 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D.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 4. 毛泽东在 1945 年 8 月说 : “ 中国的局面 , 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 , 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 , 并将占相当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