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辐麦1号(小麦)内容摘要:
2、。 籽粒琥珀色,皮色淡,卵圆形,饱满,粉质,千粒重 4245%。 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 1997 年和 1998 年2 年鉴定,扬辐麦 1 号对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为中抗至中感。 在两年省区试中,对以上病害表现为耐病,中抗梭条花叶病,抗叶枯病,耐肥抗倒性强于扬麦158。 品种籽粒商品性好,皮色淡,粒大饱满,容重高。 经南京经济学院粮油食品检测中心分析,出粉率 粗蛋白 湿面筋 沉降值 3水率 面团形成时间 钟,稳定时间 钟,粉质仪评价值 35。 适宜制备饼干专用粉。 1993 年参加本所辐照新品系鉴定,平均亩产 对照扬麦 5 994 年继续鉴定,平均亩产 对照扬麦 5 号增产 1995年参加品比试验,平均亩产 3、 对照扬麦 158 增产 19951997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麦区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 对照扬麦 158 增产 其中 19951996 年度平均亩产 对照扬麦 158 19971998 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麦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对照扬麦 158 增产 名列第一。 该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中表现较好,19951997 年在宝应湖农场试种,两年亩产分别为 大灾之年的 19971998 年,宝应湖农场繁殖 均亩产 临近的扬麦 158 增产 19992000 年在高邮甘垛农科站繁殖 110 亩,平均亩产 城新洋试验站扩繁 ,海跃进农场试种 ,平均亩产 比临近的扬麦 158 增产。 在大面积试种中,一般亩产 40 4、0右,高产田块可达 500上,每亩有效穗 30 万35 万,每穗 3540 粒,千粒重 4245g,具有较好的丰产性。 培育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地区及技术扬辐麦 1 号属偏穗数型品种,高产栽培应重视群体质量的提高,优化产量结构。 试验证明,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每穗粒数次之。 因此,高产栽培中宜采用争足穗,主攻穗粒数,稳定千粒重的策略。 品种播期弹性大,早播迟播均能高产。 19971998 年度从 10 月 15 日至 11 月 10 日的播期试验,产量均在 315上。 在扬州及附近地区的最适播期在 10 月 25 日左右。 品种分蘖性强,调控余地大。 同年的密度试验,基本苗从 ,取得了亩产 产量。 基本苗一。扬辐麦1号(小麦)
相关推荐
将皇帝 的生活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做了比较,这种巨大的发差预示着秦王朝必然灭亡的结局。 C、最后一段重在议论,作者联系现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告诫世人勿蹈覆辙。 D、本文欲扬先抑,先贬后褒,先将阿房宫写得美轮美奂,宏伟壮观,而后才流露出阿房宫被焚烧之后的哀叹。 Ⅱ(客观题,共 117分) 三、默写:( 只能选作其中一题 ,每空 1分,共 15 分) 1 1)
( 1) 70连续减 7,写出每次加的差。 70 63 (2)40连续加 6写出每次加的和。 40 46 五、分一分。 (共 8分) 1. 上面的图形按颜色分 , 完成下表。 (4分 ) 白色。 黑色。 个数。 2.上面的图形按形状分,完成下表。 ( 4分) 个数 六、解决问题。 ( 27 分)(前 4 题每题五分,第 5 题 7分) 1. 小红捐了 56 本书,小明捐了 9 本书
2、扬麦 10 号 400 公斤以上的亩产水平,每亩总施氮量为 1518 公斤,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以 55 为宜。 追肥在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三期施用,比例为 122,特别应保证拔节孕穗期的施用。 后期合理喷施氮肥,可以增加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显著提高面筋含量。 一般在籽粒乳熟至乳熟末期,用 25的尿素液喷施效果较好。 钾肥。 钾素营养与氮的代谢有密切关系,钾能促进蛋白质合成
1、好产量高 机插育秧苗期管理是关键培育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是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成败的关键。 “秧好半熟稻,苗好产量高”,秧苗素质的好坏,对水稻生育后期的穗数、粒数和粒重起着重要作用。 机械化插秧对秧苗的基本要求是总体均衡、个体健壮,要求“一板秧苗无高低,一把秧苗无粗细”。 高温高湿促齐苗经催芽的稻种,播后需经一段高温高湿立苗期,才能保证出苗整齐,因此应根据育秧方式和茬口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