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铁路大断面浅埋暗挖施工组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 km) 水准仪等 级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 mm) 偶然中误差 M△ 全中误差Mw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平坦地 山地 177。 2 177。 4 2~ 4 DS1 卡尺 往返测各一次 往返测各一次 177。 8√ L 177。 2√ n 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以 km 计); n 为单程地测站数。 竖井开挖测量 在施工竖井井口位置利用全站仪和天底仪(铅垂仪)完成地面坐标向地下坐标的传递。 投点中误差满足隧道施工规范中规定的177。 3mm,全站仪配合天底仪对每一坐标点进行三次坐标传递,三次 坐标传递相对于地面近井点坐标误差应满足隧道工程测量规范中要求的177。 10mm 以内,才可以使用,否则应重新进行坐标传递。 18 图 51 坐标传递示意图 本工程竖井为方形,垂球线布设在竖井四边处,与竖井间距保持在。 竖井中心垂线可在镶嵌于井口主要方向上的槽钢上设放,并钻孔表示点位,竖井中心垂线可通过钻孔投放,边线点的坐标可设在固定于井壁内的扒钉上,在扒钉于竖井中线的交点处锯以三角口,边线通过此口向下投放。 井口破土动工前,先在竖井中心十字中线基点, 在距边缘 3— 4m 处钉立临时标桩,在标桩上钉小钉表示中线位置,在同一中线的对应标桩小钉上引拉钢丝细线,两钢丝交点即为竖井中心,由此点向下挂垂线即为竖井中心线。 图 52 高程点传递示意图 地面高程点的传递,通过竖井导入标高,宜与竖井定向同时进行。 首先在地面建立近井水准点 3 个 ,采用悬挂钢卷尺导入标高,井上井下两台水准仪同时进行观测,独立观测三次,每次错动钢尺 3cm~5cm。 并施加温度尺长钢尺自重的改正。 竖井垂直度和断面规格的检查测量,在竖井掘进过 程中,要定期或按规范规定的掘进深度,对竖井掘进的垂直程度和断面规格进行检查。 本工程中竖井断面规格检查采用边垂线法量测法。 根据隧道底板设计高程,当竖井掘进到接近隧道顶板高 19 度时,须进行竖井平面和高程的联系测量,以便求得井下控制点的起算数据,精确放样出隧道的中线方向及底板高程位置。 隧道掘进测量及检查验收 为保证和检查隧道掘进按设计要求施工而进行的测量,称为隧道掘进测量,其主要任务有: 根据隧道设计资料,求得放样数据,在实地放样处隧道的掘进中线方向和隧道底板高程。 在直线隧道中,为了减少导线量距误差对隧道横 向贯通影响,应尽可能将导线沿着隧道中心敷设,导线点数不宜过多,以减少测角误差对横向贯通的影响,由于地下导线时布设成支导线的形式,而且每设一个新点,中间要隔上一段时间,因此在每次测定新点时,将以前的控制点进行校核。 由于地下导线边长较短,应尽可能减少仪器对中误差及目标偏心误差的影响。 洞外水准点、中线点根据隧道平纵图、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根据施工进度进行确定。 两竖井隧道长度较长时,在洞门口设置激光仪进行量测。 隧道掘进的过程中,随时检查和验收其掘进方向坡度和断面规格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地下平 面和高程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施工导线是隧道掘进的依据,随着隧道掘进应先布设施工导线。 施工导线一般平均边长 30m,角度观测中误差应在177。 6″之内,边长测距中误差在177。 10mm之内。 当隧道掘进到一定长度时,开始布设施工控制导线。 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确定每个竖井位置及中线。 由于洞内空间较小,控制点无法控制为地面形式,隧道内在施工初期无法通视,因此在隧道内敷设支导线。 地下导线随着隧道的掘进而布设,地下导线起算点和起算边的永久导线点,数据不少于 3 个 点。 为提高地下导线的精度,根据《规范》中要求和现场情况,地下导线 布设成近似直伸等边导线。 直线隧道施工控制导线平均边长 80cm,特殊情况下不应短于 50cm。 高程控制测量 地下隧道中的起点高程是从地面通过导入标高测得,而为测设隧道的设计高程位置和满足测图需要,需建立地下高程控制点。 20 地下控制水准测量等级及设点 地下水准测量分两级进行,Ⅰ级水准测量为首级控制,应满足高程方向的贯通要求,Ⅰ级水准路线沿主要隧道敷设,Ⅰ级水准路线在精度上对Ⅱ级水准路线起着控制和检查作用。 Ⅱ级水准属于地下高程的工作控制,是用来指导隧道按设计坡度施工,Ⅰ级水准点为永久性标志,点位可选在隧道 侧墙的砌体上,可利用地下永久导线点作为永久水准点。 Ⅱ级水准点只设临时标志,其等级以四等为准。 重复测量的高程点与原测量的高程较差应小于 5mm,并应采用逐次水准测量的加权平均值作为下次控制水准测量的起算值。 地下控制水准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同地面精密水准测量。 仪器以及使用 地下控制水准测量选用 DS1 水准仪,水准尺要便于在隧道内使用,长度要适合隧道高度。 地下施工测量可选用 DS3 级自动安平水准仪和 2m木制板尺。 观测方法与地面水准观测相同,将水准仪安置在两水准尺之间,整平水准仪,分别在两水准尺上读书,高差 计算的基本原理也同地面水准高差计算原理公式一样,但在施工中要注意,由于水准点的点位有的在顶板,水准尺竖直倒立,故要注意读数的正负号取值。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检核和提高观测精度,每一测站改变仪器高,独立观测两次,变化仪器高度不应小于 10cm。 21 第 二 节 防护桩及冠梁施工 本次防护桩共计 20 根, 直径 、保护层厚 , 每根 18m; 冠梁 全长。 支护桩及冠梁结构强度为 C25。 (见第九章附图 三 ) 一、防护桩施工 1)桩基为工人挖孔桩,主要采用人工开挖桩土方,小型卷扬机吊车,吊运土 石方,砼护壁砼在经泻槽下料至平台。 逐层开挖至设计深度。 在开挖前,由测量员根据图纸尺寸进行桩位测放,经验收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孔桩开挖施工,采用人工从上至下逐层用镐,锹、风镐进行挖,挖土顺序为先中间后周边。 施工中按设计一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基尺寸允许偏差不超过 30mm。 每节护壁高度为 ,所以每挖深 ,即应检查孔中心位置和孔径,然后进行护壁钢筋绑扎、支定型模板和浇筑砼,循环作业至设计深度。 为保证桩的垂直度,每灌筑三节护壁,就应校核垂直度一次。 2)护壁钢筋绑扎: 采用预先下料、井下绑扎的施工方法,按 设计要求进行护壁竖向钢筋的绑扎及搭接,绑扎好后,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支模浇筑砼。 3)护壁模板支设: 护壁模板采用加工好的定型钢模板,按桩径分块拼装,安装之前应涂刷脱模剂,安装时用 U 型扣件连接及固定,沿模板底打短钢筋加固,拼装中留一道接缝夹一根Φ48 钢管,以便拆模。 4)护壁砼浇筑 及 模板拆除 : 护壁砼浇筑 : C25 砼利用吊桶下送,用半圆形防护板作布料台,砼应对称浇筑,防止模板侧移,砼采用振动棒捣实,每次分层厚度 100200mm,防止漏捣。 护壁混凝土必须使用旋窑水泥,每台班混凝土至少保留 1 组试块,首节 护壁砼拆模后,放出中心十字线及标高于其上。 模板拆除 : 护壁砼终凝 8 小时后 且 强度达到 1Mpa 以上时才能拆模,拆模 时先拆除钢管,再撬模板,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洁,变形的模板应及时修复。 5) 桩身钢筋笼 制作: 桩身钢筋笼采用 预 制绑扎成型的施工方法,绑扎过程中要注意圆型箍筋在外侧, 22 加劲箍在内侧,箍筋必须焊接,不得遗漏。 加垫纵、横间距约为 1500mmΦ12 铁马凳控制保护层及桩芯直径。 6)、钢筋笼吊装施工方法: 钢筋笼在孔上制作成型后,为确保钢筋笼吊装安全,决定采用吊车吊装的方法进行桩身钢筋笼的安装。 ( 1)在钢筋笼 上部设加劲箍一道与主筋焊牢,作为吊桩的吊点。 ( 2)当钢筋笼制作为一段时,采用一次性整体吊装的方法进行桩身钢筋笼的安装;当钢筋笼制作为分段时,将下一节钢筋笼吊放于孔口并高出 左右 ,然后把上一节钢筋笼吊起 ,使主筋对准后进行焊接 ,再绕螺旋箍筋,把整个钢筋笼吊起 ,慢慢放入孔内就位。 ( 3)经有关单位验收合格签字后 ,方可浇筑混凝土。 二、冠梁施工 冠梁 纵向钢筋采用Φ 20,箍筋为Φ 10,钢筋保护层厚度为。 三 、 防护桩及 冠梁 混凝土浇筑 ( 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方案采用砼泵送车泵送。 ( 2)桩身 混凝土浇筑前应在桩孔内安置串筒,保证混凝土的自由落体高度小于2m。 ( 3)串筒采用挖孔桩机架进行升降,每节串筒的长度不超 过 ,以方便拆卸。 连接好的串筒利用在桩孔内的钢筋支架固定,串筒底端距桩孔底的高度应小于2M。 ( 4)砼浇筑前,应再次清底,保证孔底无杂物,浇筑应连续进行,分层振密实,分层厚度控制在 500mm 以内。 同时应派专人负责控制钢筋笼,防止产生位移。 ( 5)混凝土振捣方法: 在桩孔内支设操作平台,派振捣手下到操作平台进行振捣,随着浇筑施工的进行,操作平台上移,振捣直至桩顶。 23 第三节 线路 加固施工 为防止隧道施工中对既有铁路影响,对铁路采取加固措施, 加固措施采用 353扣轨梁加纵横梁的形式与防护桩及冠梁组成加固体系,加固范围。 一、线路加固流程 二、加固方法 准备工作 线路加固前 向北京铁路局申请慢行点 和相关站段签订安全配合协议,并和北京铁路局配合单位共同确定地下电缆、管线的数量位置,在设备单位监护人员监督下,工人使用铁锹在施工范围内挖探沟,探明地下电缆、管线的具体位置后,设备主管单位采取处理措施后方可进行线路加固工作。 对进场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 可上岗作业。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抽换枕木 施工准备 钢筋砼枕换木枕 扣轨 横穿工字钢 上纵工字钢 隧道施工期间防护 拆除加固 线路恢复 24 加固前先要慢行,将线路混凝土枕换为木枕,木枕长度 ,抽换采用隔六换一,抽换范围满足加固长度要求,换后木枕将枕底道咋振捣密实后,再抽换相邻的钢筋混凝土枕。 抽换时线路从对应于隧道中线部位向两侧对称进行,抽换后对线路进行全面检查,必须符合轨道施工的有关要求。 铺设吊轨 采用 P43kg钢轨做扣轨,组装形式按 3— 5— 3 扣设吊轨。 铺设扣轨前对线路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各项几何尺寸达到维修标准,顺线路中心线方向,钢轨接头需错开 1m 以上,两端与纵梁平齐,并加设临时梭头。 吊轨与其下枕木用¢ 22U型螺栓和角钢连在一起以增强其整体性,并设轨距杆。 铺设横梁 横向工字钢采用 I40b,间距 ,每隔一根木枕穿一根横梁。 有防护桩处横梁两端必须牢固支撑在冠梁上,其余横梁在路基两侧设枕木垛支撑,采用¢ 22U 型螺栓将横梁与吊轨联接牢固, U 型螺栓头和扣轨不得高出主轨轨面顶 20mm。 横梁的穿入要垂直于线路,先中间后两侧。 铺设纵梁 沿线路方向在线路两侧采用 I45b 工字钢纵梁,双根一束布置,置于横梁上,纵梁位于线路两侧 处,纵梁工字钢与横梁工字钢用 22U 型螺栓联结在一起, 两端支撑于枕木垛上,枕木垛面积不小于 1m2。 纵梁接头错开 ,长度不小于 42m。 隧道施工时防护 施工期间设专业人员对线路轨距、水平、方向随时进行检查调整,遇有异常,及时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果断采取措施确保铁路行车安全、畅通。 拆除线路加固、恢复线路 ( 1)隧道施工完成后立即组织人员和机械拆除线路加固设施。 ( 2)拆除顺序为:松开纵梁扣件、横梁位置处 343 扣轨扣件 拆除纵梁 抽出工字钢横梁同时补充道碴并修整 拆除 353 扣轨 抽换混凝土枕 整修线路 恢复线路 恢复正点运输(拆除横梁与补充道碴整修协调进行,线路稳定整修期间安装护轮轨)。 ( 3)按照“隔二抽一”的原则拆除横梁,拆除后立即补充道碴,同时用电镐把道碴捣固密实,然后再抽另外一半。 25 ( 4)拆除扣轨要先拆除中间扣轨,再拆两边。 拆除后立即抬到线路界限以为,并堆放整齐,避免钢轨弯曲侵入界限,妨碍列车运行,造成事故。 ( 5)列车正常速度运行后,为保证道床稳定仍要加强线路的整修及养护,并及时与所属工务段联系办理交验手续。 26 第 四 节 竖井 及夯管 施工 工作竖井施工 本工程竖井为 10m*10m,初衬结构厚度为 ,加 强初衬 结构厚度为。 竖井圈梁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及方案进行测量放线,圈梁开挖时严禁超挖。 绑扎圈梁钢筋支搭模板,并预安竖向连接筋,沿环向每米内外各一根,同时设好龙门架混凝土支墩,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立龙门架。 浇筑圈梁混凝土,养护,待强度达到 75%后,方可拆模进行竖井下部及井壁的喷射混凝土施工。 10800920xx00400 400100800400 400 100108009200400400100800400400100800360 400360400竖井平面图2 [ 302 [ 302 [ 302 [ 302 [ 40I I 竖井结构平面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