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山药镰孢褐腐病内容摘要:
状薯蓣镰孢褐腐病又称褐色腐败病。 是薯蓣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初地下部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收获时常可见到。 幼薯染病现腐坏状不规则褐色斑或出现畸形,稍有腐烂后病部变软,切开后可见薯块褐变的部分常较外部病斑大且深。 病原 半知菌亚门真菌。 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稍弯曲,具 35 个隔膜,3 隔膜者大小1950(m),5 隔膜者大小 326847(m),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褐色,球形或洋梨形,单胞者大小 88(m),双胞者 9166 一10(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茵丝体或厚垣孢子或分生孢子在土壤或种子上越冬,带菌的肥料、种子和病土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部上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借雨水溅射传播蔓延。 植地连作或低洼、排水不良、土质过于粘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皆易诱发本病。 防治方法(1)收获时彻底收集病残物及早烧毁,并深翻晒土或利用太阳热和薄膜密封消毒土壤,同时实行轮作,可减轻发病。 (2)选用健全种薯,不用带病种薯做种,必要时把种薯切面阴干 20 一 25 天。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 倍液加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加 30%氧氯化铜悬浮剂 600 倍液、40%多?硫悬浮剂 500 倍液,隔 10 天左右 1 次,防治 1 次或 2 次葛(粉葛)。药用植物山药镰孢褐腐病
相关推荐
树上的叶子 ,夏天为褐色 专题三 植物类群 9.(2017 江苏苏州中考 )某同学构建了一个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特点的分类关系图 (如下图 )。 请指出甲、乙、丙依次代表 (D ) 、苔藓植物、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蕨类植物 、蕨类植 物、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10.“ 倡导低碳生活、建立低碳消费模式、发展低碳经济 ” 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萎病) 香草兰学名 称香荚兰、香子兰,为兰科常绿藤本植物。 药用全草。 症状又称香草兰根腐病、枯萎病等。 从小苗到成株的结果蔓均可发生。 被害株常常从结节处开始感染,先为水渍状、暗绿色斑,后扩展为不规则形,失水状,维管束变褐,患病茎节上的气生根腐烂,叶片发黄,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大量粉红色的孢子团。 病斑向上下发展,腐烂速度视温度和湿度而定。 外表没有表现症状的茎蔓
期一般需要经历 3035 天。 因此,除抓好一播全苗外,还应抓好苗期田间管理,实现苗齐、苗匀、苗壮。 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应立即查苗,发现缺苗及时移苗补种。 在幼苗 34 叶时,选用壮苗,在雨天或阴天午后带土移栽。 间苗、定苗间苗在 34 叶期进行,定苗一般在 46 叶时进行。 间苗、定苗时,应去弱留壮,大小一致,株距均匀。 定苗后应结合中耕除草,破除土壤板结,促进根系发育,达到壮苗早发的目的
1、状山药枯萎病俗称死藤。 主要为害茎基部和地下块根。 初在茎基部出现梭形湿腐状褐色斑块,后病斑向四周扩展,茎基部整个表皮腐烂,致地上部叶片逐渐黄化、脱落,藤蔓迅速枯死,剖开茎基,病部变褐;块根染病,在皮孔四周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皮孔上的细根及山药块根内部也变褐色,干腐,严重的整个山药变细变褐。 贮藏期该病可继续扩展。 病原 山药尖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在石竹叶培养基上
m/s。 14. “ 襄樊大道 ” 是襄阳市为纪念襄樊这个曾经的历史名称而命名的又一条景观大道,全长约 6千米,如果公交汽车在 “ 襄樊大道 ” 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30千米 /小时,那么公交汽车跑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 min。 15.图中是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时的频闪摄影 照片。 照相机拍照时每隔。 由照片可知,小球从 A位置下落到 F位置时所用的时间是 s,此过程中,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大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