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平菇高产优质出菇期管理要跟上内容摘要:

1、菇期管理要跟上菌丝生长期间,若棚内或室内光线较暗、透气性较好、温度保持在 23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60%70%,高温型和中温型平菇一般经 2025 天,菌丝可长满整个菌袋,低温型平菇经 3035 天,菌丝可长满整个菌袋。 当部分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即可适时转入出菇期管理。 水分管理出菇场地要经常喷水,半地下式塑料棚的排水沟内应经常有水。 在出菇期,棚内或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85%90%,但必须注意不能直接往子实体原基和菇蕾上喷水,否则易引起烂菇。 幼菇期可用喷雾器适当喷水。 如果在出一、二茬菇后,菌袋内水分低于 60%,就要用补水器向袋内补水。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出菇场地空气新鲜低温季节,在 2、中午喷水后进行通风换气;气温高时通风换气多在早、晚进行。 通风换气要与保湿同时考虑,如与保湿发生矛盾,必须以保湿为主,但湿度大时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必须缓慢进行,避免让风直接吹到菇体上,以免菇体失水过多,边缘卷曲而外翻。 拉大温差,刺激出菇平菇属变温结实菇,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差大能够促进子实体分化。 低温型平菇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必须在 1520温度下才能正常进行,温度过低,虽能出菇,但多产生畸形菇;温度过高,则不能出菇。 利用早晚气温低的规律加强通风换气,以加大温差,刺激其出菇。 增强光照平菇菌丝体生长一般不需要光照,但形成子实体时,却需要足够的散射光。 散射光可诱导子实体原基分化,有利于子实 3、体正常发育,促其早熟多出菇。 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原基很难形成;在光照不足时,子实体原基数量减少,畸形菇增多。 因此,棚内或室内必须要有一定的散射光,但不能有直射光,以免把菇体晒死。 利用地下室或人防地道栽培平菇,应每 68 米安装一个 40 瓦的灯泡,给予人工照明。 补充营养平菇在出两茬菇后,培养料内营养已不足,为促使多出菇,可结合喷水补充营养,一般喷施 尿素溶液、糖水即可。 采收与加工在适宜的条件下,平菇从原基长成子实体需 710 天的时间。 当平菇菌盖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大量弹射时及时采收较好。 采菇后应清除菌块上的菇脚和老菌丝,保持料面湿润,并继续按菌丝培养期的要求进行管理,一周左右可出现第二茬菇蕾。 只要管理得当,一次栽培可采收 46 茬菇,生物率 150%以上。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