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多层次立体栽培实用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名白木耳、雪耳、川耳,为食药兼用的菌中之秀,市场前景广阔。 银耳人工栽培技术不断刷新,这里介绍银耳之乡福建省古田县室内多层次立体栽培银耳的实用技术: 1 耳房设置:专业性栽培房棚规格以 9宽高)为宜,也可以利用住房作栽培房。 房内搭 811 层架床,一次可排放耳袋 3000个,每项批生产周期 3540 天,一年可栽培 6 批,形成多层次立体栽培。 2 栽培季节:银耳属于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 2225,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 2325。 栽培季节以春、秋两季自然气温最适,也可采取冬季栽培房加温,夏季野外搭荫棚栽培,使春夏秋冬四季银花盛大开。 3 培养基配制:栽培银耳的原料十分广 2、泛,以棉籽壳最为理想,此外,杂木屑、玉米芯、甘蔗渣打等也是常用的原料。 常用的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 85%,麦麸 13%,石膏粉 蔗糖 棉籽壳 80%,麦麸 15%,玉米粉 3%;石膏粉 1%,蔗糖 1%。 采取其他原料栽培时,适当增加麦麸用量,比例应不低于 20%。 各料混合拌匀后含水量至 60%, 4 装袋灭菌:栽培袋采用低压聚乙烯薄膜袋,袋子规格 12袋装干料 600g。 袋子正面打 34 个接种穴,穴口用胶布贴封。 装袋后常压灭菌,温度升至 100,持续 1620 小时,然后卸袋疏排,冷却。 5 接种封口:银耳菌丝是羽毛状香灰菌丝和银耳纯菌丝两种混合体,接种要求严格招待无菌操作。 接种时启开穴口胶 3、布,用接种针提取银耳菌种接入穴内,并顺手贴封穴口胶布。 每瓶菌种可接 4050 袋。 接种前应把银耳菌种反复拌匀,使两种菌丝混合均匀,以提高出耳率。 6 发菌培养:发菌室要求清洁、干净、避光。 菌袋进房采取重叠排发菌。 室内温度头 3 天控制在 2527,超过 30应及时开窗通风降温,低于 18应关闭门窗加温。 发菌阶段空间相对温度控制在 70%以下,严防潮湿。 7 开口诱基:经过 10 天左右的发菌培育,菌丝圈直径达 10上时,便可将菌袋搬入子实体栽培房内,开口增氧,上架疏排,诱导银耳原基发生。 开口方法:把接种穴上的胶布揭起一角,形成一个黄豆粒大小的通气口能气后,穴内白色菌丝团的原基逐渐胶质化,形成晶 4、莹碎米状的耳芽。 此时用报纸覆盖袋面,并喷水保湿,空间相对温度调至 80%,温度控制在 1825。 8 扩大出耳;接种后 1213 天,穴口耳芽展片成幼耳时,进行扩穴出耳。 操作方法:用刀片把穴口边缘薄膜割去1氧气更好地透进袋内,加快菌丝新陈代谢、生理成熟。 扩穴后,每天对空间和袋子面报纸喷水 23 次,保持相对湿度 90%95%,温度 2325。 9 停湿造型:接种 30 天后,子实体长至直径 12右,进入成熟期时,停止喷水 810 天,空间湿度降至 85%,注意通风换气,使耳片伸展整齐,朵形圆正。 10 采收加工:当耳片全部伸展、富有弹性时,用利刀从耳基处平割下来,用清水浸洗后,置于脱水机内烘干,即成商品上市。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