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抗病中籼新品种 扬稻6号的选育及利用内容摘要:
2、、选育经过1配组杂交采用性状互补、优异基因聚合原理,挑选亲本。 亲本之一“扬稻 4号”具有粒形细长,垩白率较低,糊化温度、胶稠度达部颁一级标准,株形挺拔,生长清秀,抗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优点;缺点是直链淀粉含量偏高。 亲本之二“盐 302 片具有外现品质佳、直链淀粉含量低,抗白叶枯病、稻瘟病,穗大,粒重等优点;但叶片宽、薄,后期易早衰。 1986 年两亲本进行有性杂交,1987 年获得。 2辐射诱变采用 60 射线辐照诱变扩大变异范围的原理,进行干种子辐照,于 1988 年获得。 3抗性筛选采用早期世代个体间抗性分离的原理,强化病虫抗性筛选。 5代进行白叶枯病接菌鉴定;稻瘟病采用江苏省主 3、要生理小种 种鉴定,同时在海南、湖北和安徽等稻瘟病常发地区进行自然诱发鉴定;稻飞虱抗性进行多点诱发鉴定;纹枯病抗性采用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诱发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4品质鉴定对品质的选择采用逐步深化的原则,3 代主要观察和筛选粒形、垩白、透明度等外观品质性状,5 代分系进行室内外观品质、加工品质鉴定,进行适口性品尝,最后对人选定型的 品系进行理化品质分析。 5株型选择采用协调匀称的观点,对植株上部、下部统一考察,从个体看性状匀称,从群体看分布协调。 低世代着重看综合性状,适当放宽对经济性状的选择;高世代注重茎系、叶系、穗系统一考察,特别对后期熟相严格选择,并考虑群体的协调性能。 对根系的选择主要通过割茬再 4、生能力及伤流量的观察、鉴定筛选。 6穿梭育种对适应性的选择采用不同生态区域穿梭育种的原则,本地与海南往返种植筛选。 从 2000 株中选 300 株,4 代连续选优,获优良单株 36 株,在扬州建立 36 个株系, 10 个株系, 3 个株系,决选出定型株系 92108,1993 年定型编号 9311。 7区域试验 1994 年参加江苏省联合鉴定试验,1995 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1996 年在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的同时,又破格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1997 年 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定名,1999 年分别参加湖北、河南省区试和安徽省生产试验,2000 年 8 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定名,2001 年 6、量176,碱消值 7 级,胶稠度 94白质含量 113,米饭松散柔软,冷后不硬,适口性好。 (2)抗性强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 1996 年鉴定,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6、浙 173、 病级均为 3 级。 对江苏省稻瘟病生理小种表现抗,病级为 R。 据扬州大学农学院纹枯病抗性鉴定试验,扬稻 6 号对 枯病菌株抗性为。 扬稻 6 号对恶苗病、基腐病具有抗性,多年示范试种均未发病,后期叶部病害轻,云形病、叶尖枯病等很少发生,成熟时仍保持有三张绿色叶片。 扬稻 6 号对稻飞虱具有田间抗性,1997 年江苏、安徽稻飞虱大发生,杂交稻汕优 63、协代 63 成片倒伏枯死,唯有扬稻 6 号秆青籽黄,直立不倒。 扬稻 6 7、号高度抗倒,据本所 1996 年测定,扬稻 6 号黄熟期基部第二节间抗折断力为 11158kg照汕优 63 为 0722kg抗折强度比汕优 63 高 5454。 19951996 年江苏省区域试验及江苏省生产试验,无一试点发生倒伏,大面积种植同样表现高度抗倒。 (3)产量高扬稻 6 号在本所品种比较试验、江苏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区域试验中,产量表现突出。 19931994 年在本所品种比较试验和丰产性栽培试验,每 667量分别为 652 6981别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64和 1672。 19951996 年江苏省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 614167对照扬辐籼 2 号增产 8、721(极显著),名列参试品种(系)首位。 1996 年破格提前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719367对照扬辐籼 2 号增产 747,名列首位。 19971998年安徽省中籼区试,比对照扬稻 4 号分别增产 30和 816,达极显著水平。 1998 年河南省南部稻区水稻良种区试,比对照豫籼 3 号增产 486,达显著水平。 1999 年湖北省杂交中稻(引种)区域试验,比对照汕优 63(产 264。 扬稻 6 号在苏、皖、鄂、豫等省大面积生产上同样表现高产稳产,一般单产60067右,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 50右。 如江苏兴化市中堡镇连片种植 128均单产 69067汕优 63 增产 144,最高单产735 9、67河南潢川县白店乡 9799 年 234型示范田调查,平均单产 67汕优 63 等品种(组合)增产 最高单产739县 1999 年扩种 多 北省 1998 年由华中农业大学邓望喜教授、湖北省农林厅粮油处副处长耿显连等 9 位专家组成的考察组考察了当阳市胡场乡扬稻 6 号示范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农艺性状好、米质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产量高,是开发优质水稻的新途径。 该乡胡岗村 1998 均单产 60067右。 扬稻 6 号在病虫多发地区表现更为突出,如安徽省来安县水口镇渡口、叶湾、高隍村 1997 年种植 年稻飞虱、白叶枯病大发生,汕优 63 成片倒伏,平均单产 44567稻 6号平均单产 575 11、件下,每667量均在 600上,产量变幅为 汕优 63 在无肥条件下,较汕优 63 减产。 (5)株型结构合理,生理功能协调根系发达。 据扬州大学农学院用营养液水培扬稻 6 号进行的根系测定,表明无论在根数、根长、根粗、很重等方面都明显超过扬稻 4 号和特优 559。 其中单株不定根数 1802 条,单株根干重 327g,单株不定根总长 47845粗113扬稻 4 号分别增加 166、229、289、367。 株叶形态结构合理扬稻 6 号分蘖期矮壮墩实,拔节期后迅速增高,成熟期株高 115秆粗壮,地上部伸长节间 5 个,总叶片数 1718 张,全生育阶段叶片挺拔上举,不披垂。 据扬州大学农学院齐穗后 3 12、0 天考查,扬稻 6 号叶披垂角几乎等同于叶基角,其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倒四叶的叶披垂角分别为133、62、82、68 度,较汕优 63 对应叶片披垂角小26、63、34、65 度。 扬稻 6 号出穗期的消光系数为 05023,而对照品种汕优 63 为 体透光性能良好。 生育后期生理优势明显扬稻 6 号上部三张功能叶片衰老慢,至成熟时仍保持23 张绿叶,成熟期叶面积系数平均比汕优 63 高 3176。 扬稻 6 号抽穗后叶免由深变浅,转色顺畅,有利于籽粒充实。 这和扬州大学农学院对叶片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一致。 据本所试验,扬稻 6 号生育前期的子物质积累量次于汕优 63,而孕穗期以后,光合物质积 13、累速度加快,至齐穗期于物质积累明显超过汕优 63,增加 1993,成熟期增加 9569。 扬稻 6 号抽穗后向籽粒输送的子物质运转率优势明显。 据本所试验,扬稻 6 号抽穗后向籽粒输送的光合物质达 283367汕优 63 多 52767加 2285。 扬稻 6 号单位颖花占有的光合产物多,据本所试验,齐穗后单个颖花占有的净光合物质为 汕优 63 高 136,齐穗期单个颖花占有总干重为003535g,比汕优 63 高 285,成熟期单个颖花占有总干重为 004938g,比汕优 63 高 2385。 扬稻 6 号的结实率较汕优 63 明显提高,籽粒充实饱满。 (6)优质恢复系及种质资源扬稻 6 号是三系和两。优质高产抗病中籼新品种 扬稻6号的选育及利用
相关推荐
2、区常规及杂交稻混合区试,平均产量 67杂交稻对照种汕优 63增产 比常规对照种粤香占增产 列常规稻之首。 2001 年进入复试并同时进行生产示范试种,南方稻区已有 10个省市引种试种。 粤丰占一般产量50067产栽培产量可达 60067丰占米粒细长、晶莹亮泽、饭味足、软硬适中。 季全生育 129天左右,晚季翻秋种植,约 112天,适合广东双季稻区早、晚季农时安排。 色翠绿、茎叶集散适中
_,可是他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练习画了很长时间,那纸上的荷花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快乐阅读。 ( 15 分) 影子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影子变瘦,影子变胖,影子是个魔术师,常常变花样。 影子变短,影子变长,影子是个 好
) 按要求填空。 ( 4 分) “稻”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第十 二笔是( ),组词( ) “掌”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 字母( ),再查音节( ),部首 是( ),共有( )笔。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 8 分) 一( )汽车 一( )车票 一( )马 一( )房子 一( )公路 一( )桌子 一( )麦子 一( )袜子 优美的( ) 认真地( ) ( )的星星
) 无( )无( )秀丽( )( ) ( )流不( ) 一叶( )( ) 自( )自( ) 九 、按要求写句子。 ( 5 分) 1、给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A、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B、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补充句子。 秋天到了,高粱 ,稻子。 3、把句子写具体。 ①小猴子( )地爬上葡萄架。 ②( )的小柳树在微风里( )地跳起舞来。 十、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 分) 1
姓名 学号 „„„„„„„„„„„密„„„„„„„„„„„„„„„„„„„封„„„„„„„„„„„„„„„„„„„„线„„„„„„„„„„„„„ m237。 n z biǎo sh236。 yǐ jīnɡ q237。 zh236。 yōng b224。 o piāo y225。 ng 的城市 惊奇地 的笑容 亲切地 的日 子 仔细地 退 买 复杂 反 慢 危险 风景( )( ) ( )( )成阴
2、98 年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亩产分别 斤和 斤,比对照种阳单 82 增产 大田生产示范亩产一般 400500 公斤,高产地块可达到 700 公斤以上,适宜在我省各地不同播种季节种植。 二、栽培技术要点粤单 1 号适宜水田、旱坡地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精心播种,一播全苗,苗期确保苗齐、苗匀、苗壮。 春种,我省中南部地区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播种,粤北地区 3 月中旬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