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白锈病症状识别和发病规律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白锈病又叫油菜龙头病,发生普遍,为害比较严重,除为害油菜外,还为害白菜、萝卜、芥菜等十字花科的多种蔬菜。 一、症状识别主要为害叶片。 叶片被害,在叶片的正面长有浅绿色的小斑点,后逐渐变为黄绿色至黄色斑点,在叶子背面则有稍隆起的呈白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疱斑(即孢子堆)。 严重时,疱斑接连发展,布满全叶,成熟之后,疱斑破裂,散出白色粉末(即孢子囊)。 叶片呈凹凸不平,变黄枯死。 叶柄、茎、花梗也可被害,被害部位肥大、扭曲、畸形,也产生白色疱斑。 荚被害,肿胀畸形,结实不饱满或不结实。 识别要点:叶子正面有黄绿色至黄色小斑点,叶子背面则有白色的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疱斑。 二、发病规律 染所致。 菌丝没有 2、分隔,孢子囊梗呈短棍棒状,顶端着生有孢子囊,呈卵圆形或球形,卵孢子呈褐色,近球形。 是专性寄生菌,根据报道,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 可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夏。 当条件适合时,卵孢子萌发,产生出游动孢子,长出芽管,由叶片上的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发病后产生孢子囊,通过气流、雨水或灌溉水进行传播,重复再侵染。 )发病与温湿度的关系低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发展,孢子囊产生最适合的温度为 8萌发的温度为 7最适的温度为 10,相对湿度 90%以上、温度又低时(8,利于病菌侵入,发病严重。 (2)发病与降雨的关系如果雨水多、湿度大,则利于发病。 所以,春、秋雨季发病比较多,如果干旱,则发病轻或不发病。 (3)发病与栽培的关系病地重茬发病重。 另外,低洼地、排水不良、浇水过多、种植密度大、保护地不通风,发病重。 或偏施氮肥、缺磷、钾肥,管理又差,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差,发病也重。 专利查询。油菜白锈病症状识别和发病规律
相关推荐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汉”种植技术 一、施肥做厢:晚稻收割后,将厩肥 10001500 公斤或 25%的复混肥 2530公斤,过磷酸钙 1520 公斤,氯化钾 5 公斤,锌、硼肥各 1 公斤混拌均匀后撒施。 按厢宽 犁沟或用开沟机开沟做成厢,沟深 1520 厘米,宽 20厘米,四周开围沟。 若田块较大,中央还需开腰沟。 围沟、腰沟各宽 3035 厘米,深 2025 厘米,要求三沟相通。 二
水调歌头 苏轼 (北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菌核病油菜菌核病近几年维持在 3 级左右发生,当前田间菌源充足,主栽品种抗病性差,预计 2007 年发生程度 34 级,发生面积 700 万亩。 防治该病应坚持“抓住适期,主动出击,全面用药”的防治对策,在主茎开花株率 95%以上、一次分枝开花株率在 50%左右时防治。 每亩用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250 克,或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100150 克,或
2、充分利用细胞工程技术、远缘杂交和常规育种等手段,成功地将优质、高产、多抗性等性状融合在一起,获得了富含热带和亚热带种质的育种材料,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糯玉米新品种鲁黄糯 6 号、鲁黄糯 2 号、鲁白糯 1 号、鲁紫糯 1 号,其中鲁黄糯 6 号、鲁黄糯 2 号、鲁白糯 1 号已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这些品种产量水平在 500 公斤600 公斤,果穗大小均匀,无空秆,不秃顶。
2、绿色有机水稻生产上首选的品种就是品星一号。 二、主要特点品星一号大米的外观与食味明显好于其他品种,是高产、抗冷的特级优质米新品种。 米粒外观透明,米饭油亮、松软可口、不回生、食味极佳。 因此,在吉林省第三届优质米评选中,品星一号大米的外观、食味、仪器分析的结果及综合分值,在参评的 22 个品种中,都位居第一。 是稻农调整优质米种植结构,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优质大米,增加收入的最理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