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中后期管理是重点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中后期(蕾薹期至成熟期)的管理对产量的影响相当大,应及时加强并作为重点来抓。 具体技术要点有:重施薹肥。 薹肥一是要看苗施用,苗体越大,脱肥落黄越重,土壤后劲越是不足的田块越要重施。 二是要氮钾搭配,在基肥中施足磷肥的墓础上,增施适量钾肥。 三是要掌握施肥时间。 对正常实现秋发冬壮的菜苗,薹肥在薹高 1015 厘米,叶色褪淡落黄时施用,一般每亩施尿素 1520千克,再加氯化钾 5克。 过早落黄的田块,薹肥要分 2 次施,即先施,1 次接力肥,再补 1 次薹肥,切忌过早一次性施足。 苗体较大且落黄不明显的田块,薹肥要适当推迟施,并因苗减少用量。 同时抽薹前后,砂水溶液,对增果增粒有良好效果。 2、排水降渍。 进入春季后,常常阴雨连绵,造成田间含水量过高,土壤通气不良,田间湿度大,妨碍油菜根系扩展,易导致后期植株早衰倒伏和病菌的繁殖传播,抽薹期要全面彻底地清沟降渍,确保水沟畅通。 春寒冻害的预防。 油菜一旦抽薹,就基本丧失了抗寒能力,遇到零度以下的低温就有可能受冻。 倒春寒的气候,最易造成蕾薹受冻。 蕾薹严重受冻时,可选晴天温度较高时,用利刀割除冻茎,割薹后迅速追施速效肥料,促进分枝抽生,以补偿角数损失。 菜花角期是指油菜始花到成熟的一段时期。 施好临花肥。 油菜始花后约经 60 天左右才能成熟,此间仍需大量营养,追施花肥是油菜后期增产的重要措施。 施花肥要根据苗情、地力等条件而定。 达到秋发冬壮、春季稳长的油菜,可在初花期,叶、茎色略有褪淡的基础上追施花肥,每亩可施尿素 5克,或硫铵 1015 千克。 春发较好,土壤后劲足,初花期叶色较深或群体发展过大的油菜,应严格控制施用花肥。 春发不足,群、个体均小,开花期长势明显减退的菜田,花肥应适当提早施。 菌核病的防治。 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可造成油菜减产 13 成,甚至更高。 油菜在苗期、蕾薹期、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都可以感染此病,以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发生最多。 开花期降雨多,最易造成病害流行。 可选用多菌灵、菌克灵、菌核净、托布津等各种复配制剂,于初花至盛花期用药,发病重的田块要施药 23 次,隔 710 天打一次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