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十四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由 是 . 观之是 . 非之心 B. 无恻隐之心, 非. 人也非 . 有仲尼、墨翟之贤 C.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 于 . 井天子能荐人 于 . 天 D. 自 贼 . 者也贼 . 其君者也 解析: 选 D A项,前 “ 是 ” ,这;后 “ 是 ” ,对的、正确的。 B项,前 “ 非 ” ,不是;后 “ 非 ” ,无。 C 项,前 “ 于 ” 为介词,到;后 “ 于 ” 为介词,给、向。 D 项,残害、损害。 7.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A.义,人之正路也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解析: 选 D D 项既是省略句,即 “ 运之 (于 )掌上 ” ,又是状语后置句,即 “ (于 )掌上运之 ”。 A、 B、 C三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 8.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 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 “ 不忍人之心 ” 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提出的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 是对孔子关于 “ 人性 ” 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 此基础上提出的 “ 仁义礼智 ” ,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 “ 性善论 ” 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C.孟子指出 “ 不忍人之心 ” 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 “ 仁义礼智 ” 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D.孟子在认为 “ 仁义礼智 ” 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十四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 运用比喻、夸张手法,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意义。 解析: 选 D D 项中无夸张手法。 8.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老子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1、米是黑龙江省主栽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 233 万公顷左右。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玉米的内在品质(如淀粉含量、角质率等)较差等矛盾异常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玉米生产和农民增收。 依据黑龙江省高温、冷凉、旱作农业的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及玉米生产中与质量、效益的差距来研究玉米再高产的技术措施,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用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玉米再高产必须在选育、引进
之就下、兽之走 圹 . 也 (原野 ) D. 虽 . 欲无王,不可得已 (虽然 ) 解析: 选 D D 项中的 “ 虽 ” 意为 “ 即使 ”。 7.与 “ 苟不志于仁 ” 中 “ 志 ” 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其子 妻. 之 B.秦师遂 车. C.有好事者 船 . 载以入 D. 不知膝之 前 . 于席也 解析: 选 C 例句与 A、 B、 D 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C
④ 君子 以 . 仁存心 A. ①② 相同, ③④ 不同 B. ①② 不同, ③④ 不同 C. ①② 相同, ③④ 相同 D. ①② 不同, ③④ 相同 解析: 选 D ① 句中 “ 而 ” 连词,表修饰。 ② 句中 “ 而 ” 连词,表递进。 ③ 句中 “ 以 ”介词,用。 ④ 句中 “ 以 ” 介词,用。 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京市百万亩“玉米雨养旱作节水科技示范推广工程”取得显著成效2007 年经北京市统一部署,北京市百万亩“玉米雨养旱作节水科技示范推广工程”在京郊 9 个区县共推广雨养旱作玉米 125 万亩,其中项目示范推广区 85 万亩,辐射带动 40 万亩,面积占 2007 年京郊玉米播种面积的 41%,涉及 68 个乡镇,1060 个行政村,约 30 万农户。 在自然降雨较常年同期减少
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解析: 选 D A项,庄子认为这是可取的。 B项, “ 懈怠 ” 表述不当,应是表明他的修养到了一种境界。 C 项, “ 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 不当,宋荣子并未达到这种境界。 9.你认为庄子所说的 “ 逍遥游 ” 指的是什么。 如何达到这种境界。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