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十二人和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④ 君子 以 . 仁存心 A. ①② 相同, ③④ 不同 B. ①② 不同, ③④ 不同 C. ①② 相同, ③④ 相同 D. ①② 不同, ③④ 相同 解析: 选 D ① 句中 “ 而 ” 连词,表修饰。 ② 句中 “ 而 ” 连词,表递进。 ③ 句中 “ 以 ”介词,用。 ④ 句中 “ 以 ” 介词,用。 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B.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舜,人也 D.则君子必自反也 解析: 选 D A、 B、 C 三项都是判断句, D项为宾语前置句。 8.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理解, 不 . 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阐明了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 “ 得道 ” ,这样就高度强调了 “ 人和 ” 的重要性。 B.孟子从实际战争结果和政治道理两方面来论证观点,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C.孟子的论辩采用对比手法,以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进行对比,以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进行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 D.孟子认为,只要天下人都顺从了,再去攻打那些不顺从的,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解析: 选 D 孟子的观点是得道 (施行仁政 ),就会无敌于天下。 9.为什么 “ 人和 ” 比 “ 天时 ”“ 地利 ” 更重要。 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十二人和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由 是 . 观之是 . 非之心 B. 无恻隐之心, 非. 人也非 . 有仲尼、墨翟之贤 C.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 于 . 井天子能荐人 于 . 天 D. 自 贼 . 者也贼 . 其君者也 解析: 选 D A项,前 “ 是 ” ,这;后 “ 是 ” ,对的、正确的。 B项,前 “ 非 ” ,不是;后
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 运用比喻、夸张手法,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意义。 解析: 选 D D 项中无夸张手法。 8.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老子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1、米是黑龙江省主栽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 233 万公顷左右。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玉米的内在品质(如淀粉含量、角质率等)较差等矛盾异常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玉米生产和农民增收。 依据黑龙江省高温、冷凉、旱作农业的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及玉米生产中与质量、效益的差距来研究玉米再高产的技术措施,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用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玉米再高产必须在选育、引进
京市百万亩“玉米雨养旱作节水科技示范推广工程”取得显著成效2007 年经北京市统一部署,北京市百万亩“玉米雨养旱作节水科技示范推广工程”在京郊 9 个区县共推广雨养旱作玉米 125 万亩,其中项目示范推广区 85 万亩,辐射带动 40 万亩,面积占 2007 年京郊玉米播种面积的 41%,涉及 68 个乡镇,1060 个行政村,约 30 万农户。 在自然降雨较常年同期减少
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解析: 选 D A项,庄子认为这是可取的。 B项, “ 懈怠 ” 表述不当,应是表明他的修养到了一种境界。 C 项, “ 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 不当,宋荣子并未达到这种境界。 9.你认为庄子所说的 “ 逍遥游 ” 指的是什么。 如何达到这种境界。 答:
在天者莫明 于 . 日月在人者莫明 于 . 礼义 B. 国 之 . 命在礼大天而思 之. C. 重法爱民 而. 霸从天 而. 颂之 D. 则 . 光晖不赫于其身也, 则 . 耻师焉 解析: 选 A A项, “ 于 ” 均为介词, “ 比 ”。 B项,结构助词 “ 的 ” ;代词,指天。 C 项,表顺承, “ 就 ” ;表递进, “ 并且 ”。 D项,表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