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雨养旱作节水科技示范工程取得成效内容摘要:
京市百万亩“玉米雨养旱作节水科技示范推广工程”取得显著成效2007 年经北京市统一部署,北京市百万亩“玉米雨养旱作节水科技示范推广工程”在京郊 9 个区县共推广雨养旱作玉米 125 万亩,其中项目示范推广区 85 万亩,辐射带动 40 万亩,面积占 2007 年京郊玉米播种面积的 41%,涉及 68 个乡镇,1060 个行政村,约 30 万农户。 在自然降雨较常年同期减少 常规种植区域减产的情况下,项目区玉米生产通过充分利用降雨和土壤水实现了玉米高产稳产。 通过在各区县多点实测,核心示范区玉米平均单产达 斤/亩,比 2006 年增产 项目区玉米平均单产 斤/亩,比 2006 年增 ,增效 同时,经评估项目总节水量 方,节水量相当于 30 万户市民一年的生活用水总量。 专利查询。玉米雨养旱作节水科技示范工程取得成效
相关推荐
④ 君子 以 . 仁存心 A. ①② 相同, ③④ 不同 B. ①② 不同, ③④ 不同 C. ①② 相同, ③④ 相同 D. ①② 不同, ③④ 相同 解析: 选 D ① 句中 “ 而 ” 连词,表修饰。 ② 句中 “ 而 ” 连词,表递进。 ③ 句中 “ 以 ”介词,用。 ④ 句中 “ 以 ” 介词,用。 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由 是 . 观之是 . 非之心 B. 无恻隐之心, 非. 人也非 . 有仲尼、墨翟之贤 C.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 于 . 井天子能荐人 于 . 天 D. 自 贼 . 者也贼 . 其君者也 解析: 选 D A项,前 “ 是 ” ,这;后 “ 是 ” ,对的、正确的。 B项,前 “ 非 ” ,不是;后
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 运用比喻、夸张手法,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意义。 解析: 选 D D 项中无夸张手法。 8.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老子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解析: 选 D A项,庄子认为这是可取的。 B项, “ 懈怠 ” 表述不当,应是表明他的修养到了一种境界。 C 项, “ 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 不当,宋荣子并未达到这种境界。 9.你认为庄子所说的 “ 逍遥游 ” 指的是什么。 如何达到这种境界。 答:
在天者莫明 于 . 日月在人者莫明 于 . 礼义 B. 国 之 . 命在礼大天而思 之. C. 重法爱民 而. 霸从天 而. 颂之 D. 则 . 光晖不赫于其身也, 则 . 耻师焉 解析: 选 A A项, “ 于 ” 均为介词, “ 比 ”。 B项,结构助词 “ 的 ” ;代词,指天。 C 项,表顺承, “ 就 ” ;表递进, “ 并且 ”。 D项,表因果
.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 C.孟子采用正反对比进行论证,最终使中心论点突出而鲜明。 D.孟子的观点启示我们,人一方面要经得起苦难,要在苦难面前看到希望;另一方面 也要经得起安乐,在受到荣华富贵的诱惑时,把握好自己,不丧失向上的意志。 解析: 选 A A 项太片面,孟子在承认客观因素对人成才的影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