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中后期易发病害的防治内容摘要:

1、前玉米病害已进入始盛期。 今年 7 月 14 日入伏,且中伏 20天,闷热潮湿时间长,十分有利于高湿型病害的发生,特别是田间气候条件利于大小斑病、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细菌性茎腐病等病害流行。 为保证玉米正常生长,从现在开始就应抓紧防治玉米中后期病虫。 一、大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 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 10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 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 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小斑病发病条件是温度为 26在 2、高湿条件下,低洼地、田间密度过大郁闭时易发病,病菌在叶面繁殖,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大斑病菌适宜温度 20空气相对湿度达 90%以上时利于病菌繁殖。 气温高于 25或低于 15,相对湿度低于60%,病害受到抑制。 玉米拔节出穗期如遇连阴雨易流行。 二、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基部和叶鞘交接处,也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 病斑初为油渍状黄白色圆形小斑,后扩大变成褐色或紫色,稍隆起成泡状的圆形斑块,病斑周围组织发红,在中脉或叶鞘上的病斑稍大。 大喇叭口期是玉米褐斑病的感病阶段,目前发生普遍,品种之间发病有明显差异。 玉米褐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 23玉米生长中后期阴雨天气多,高湿高温条件下利于该病流行。 药剂防治可用 3、 20%粉锈宁乳油 3000 倍液或 唑醇粉剂 30 克,对水 30 公斤喷雾。 三、弯孢霉叶斑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叶鞘、苞叶,病状为初生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展为圆形至褪透明斑,中间枯白色至黄褐色,边缘暗褐色,四周有浅黄色晕圈,该症状变异较大,有的只生一些白色或褐色小点。 此病是继玉米大小斑病之后的又一严重病害。 当 7高温季节,有 4阴雨,病害就可能流行。 药剂防治可用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普唑可湿性粉 4000 倍液,也可用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间隔 7进行第二次喷雾,连喷 2为宜。 四、细菌性茎腐病主要表现为植株在生长中期突然死亡,通常在近地表的间接部分生成黄褐色到暗褐色水渍状、发软下陷的溃烂,常有难闻的臭味。 该病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发生。 平均气温 30,相对湿度 70%以上,潮湿闷热天气利于发病。 药剂可用 85%三氯异氰脲酸 3000 倍液,间隔 7 天再用 1 次。 注意事项:在防治上应病虫兼顾。 玉米生长中后期同一植株上会混合发生病害和虫害,选药和施药时应考虑一药多效、一喷多防。 如喷杀虫药混用广谱性杀菌剂(如烯唑醇、多菌灵)。 在病害防治药剂中同时可加入喷施宝、爱多收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可促进玉米恢复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一般每间隔 7 天左右用药 1 次,连续用药 2。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