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质创新与自交系培育内容摘要:
1、育自交系是玉米杂交育种的物质基础,优异自交系可以有效地促进突破性新品种的诞生。 7090 年代,中国玉米育种家采取多种途径,成功地培育出许多综合性状或个体性状优良以及高配合力的自交系,拓展玉米种质基础,为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创造条件。 米的抗病性在遗传学概念上可分为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前者是指寄主对病原菌的某一个或多个小种是抵抗或免疫的,而对另一些小种是感病或高感的。 后者是指作物对病原菌的全部小种具有同等水平或同样有效的抵抗能力。 例如玉米品种对大斑病具有水平抗性,虽总体感病,但并不严重。 自从发现了显性单基因 过转育到玉米品种后,对 1 号大斑病菌的抗性有所提高;但不久又出现了克制 因的另一个 2 2、 号小种,能侵害原来抗 1号小种的玉米品种,给抗病育种造成困难。 所以一个品种只抗一种病害难于立足,必须培育兼抗多种或多抗自交系和品种。 要提高玉米的抗病性,首先要解决抗原问题。 因此,在利用抗原选育抗病品种上,应采用在多基因抗性基础上导入单基因抗性。 比如,在多基因抗玉米大斑病材料的背景上,导入 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丹玉 13 的培育,在旅 9 宽系中导入有单基因抗性的 成 中导入多抗基因育成 配出单基因抗性和多基因抗性相结合的杂交种,兼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玉米螟害。 米雄性不育研究始于 50 年代,科学家报道了玉米不育性恢复性的遗传测定结果。 60 年代初期,科研单位相继开展雄性不育研究和玉米育种工作, 3、并获取了一批不育性和恢复性材料。 70 年代华中农学院等单位选出一批国内起源的 S 组雄性不育材料(唐徐型、双型、辽型 21A 型等),先后育成或转育了一批雄性不育系及杂交种。 河南农业大学陈伟程等,从北京农业大学引进核背景为182B 的 c 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完成 C 型豫农 704 单交种的三系配套。 1986 年测定了 67 个自交系对 C 型雄性不育性的反应及强、弱恢复系的恢复性,玉米 C 型雄性不育性及其恢复性是一种稳定的遗传特性,其恢复性可能由 对独立的显性重复基因所支配或涉及 个基因位点。 体改良的目标主要在于获取性状得到改良、株间仍有差异的杂合群体。 1983 年轮回选择列入“六五”国家 4、玉米育种科技攻关课题,以轮回选择为主的群体改良研究得到了加强。 李竞雄(1991)建议:育成两个或多个能显示群体间杂种优势的广基础群体;依照常用的轮回选择法对每个群体进行改良;将每轮改良的群体进行杂交,以验证其遗传增益,由此获得的早代轮选群体间的优良杂交种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在轮回选择的任何时期可以提炼新的自交系。 最典型的实例报道,甘肃省张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陈西峰主持的“轮回选择法培育玉米新品种研究”,采用轮回选择法改良群体,经 14年 22 个生长季的研究,获得 6 个优良基因含量大而集中的 6 个群体,从中选出类型多样、配合力高的优良自交系,育成的分属早、中、晚不同熟期杂交种,广泛在西北灌溉 5、玉米区种植,比当地种增产 用的材料主要是大刍草,有一年生和多年生两种。 大刍草有发达的根系和支持根,抗倒、抗旱、耐涝,有多种抗病虫基因。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1995)过化控生殖技术,直接产生遗传稳定具有异源种质的纯系,结合常规育种方法,可在早代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强、配合力高的自交系。 利用此方法将大刍草导入自 330 自交系,从中选育出 540 自交系。 用 540 与 5003 杂交,组配新杂交组合遗单 6 号单交种,茎秆坚硬,抗倒伏,产量高,品质好,抗大、小斑病和青枯病,保绿性能好。 大刍草与玉米杂交所产生的杂交后代变异多样。 四川农业大学(1991)利用一年生二倍体大刍草的花粉授予玉米 6、G 综合种的雌穗,获得部分结实果穗,籽粒发育正常。 杂种一代表现出大刍草的分枝性,果穗增多,变小,籽粒近似野生种。 经过多代自交、回交和选择,获得具有大刍草遗传种质的自交系,表现为配合力高,根系发达,坚秆抗倒,株型紧凑,叶片斜举,抗御多种病害。 究表明,热带和亚热带种质遗传差异较大,与温带种质杂交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在温带种质中导入热带和亚热带种质可以拓宽玉米的种质基础,增加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探索杂交优势利用的新模式。 热带种质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通过与温带种质杂交导入再利用。 其方法一是逐步驯化。 对不适应温带种质的热带种质先在相似环境的低纬度区种植,逐年“北进”,使之适应温带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是从 7、适应性强的优良热带种质直接选育自交系,再与温带种质自交系杂交,把热带种质的优良特性组合至杂交一代。 四川农业大学育种家(1998)成功地从热带种质 育出适应丘陵山区种植的优良自交系 是对不很适应的材料中选择早熟、抗病、抗倒等的单株组建新的群体。 四是多个优良热带玉米种质充分杂交组成群体,选用热带种质群体内最好的家系进行杂交组成综合群体,然后连续选择早熟性,直至后代群体完全适应温带为止。 五是将外来热带种质与本地适应性强的材料杂交、回交,使适当的日长反应基因改组而获得成功。 六是组成温带与热带种质充分重组的群体或种质库,又称种质综合种。 四川农业大学以此法成功地把热带种质的抗病性和营养体发达等优良性状与温 8、带种质高的经济系数结合在一起。 种质创新扩大了优良玉米自交系来源。 分析有统计资料的 19781998 年种植面积在 100 万亩以上玉米单交种选系组成表明,在 70 年代末期,玉米单杂交种组成以自选系自选系为主,自选系外来系为辅,基本上没有两个外来系组成的杂交种。 例如 1978 年生产上应用的 100 万亩以上 22 个单杂交种中,有 13 个组合为自选系自选系,种植面积 7053 万亩,占 有 9 个组合为自选系外来系,种植面积 4609 万亩,占 80 年代中期发生变化,1986 年应用的 33 个单杂交种中,有 20 个组合为自选系自选系,种植面积 6049 万亩,占 有 13 个组合为自 9、选系外来系,种植面积 9860 万亩,占 表明外来系在组配单交种的比重增剧。 进入 90 年代,以自选系为主所配组合所占比重稳步上升。 例如 1992 年生产上应用的 33 个单杂交种中,有 21 个组合为自选系自选系,种植面积 11421 万亩,占 有 11 个组合为自选系外来系,种植面积 10595 万亩,占 两者所占比例基本接近。 而在 1998 年生产上应用的 62 个单杂交种中,有 50 个组合为自选系自选系,种植面积18655 万亩,上升至占 有 11 个组合为自选系外来系,种植面积 6504万亩,下降至占 仅有 1 个组合为外来系外来系,种植面积和所占比例很小。 分析表明,从国外杂交种选 10、系显著增加,并在组配优势杂交种中起重要作用;利用地理和种质基础远缘的材料与国,内系组配能获取优势较强的杂交种。 也表明我国玉米种质创新有所进展,以自选系组配的杂交种在生产上占有绝对优势。 9781998 年在生产上应用 100 万亩以上的杂交种涉及自交系178 个。 其中从国内杂交种选系 53 个(占 ,国外杂交种选系 39 个(国内农家种选系 39 个(占 ,国内群体选系 18 个(占 ,国外群体选系 14 个(占 ,国内与国外材料杂交后代选系 15 个(。 80 年代以前缺乏准确的玉米杂交种种植面积的统计资料。 展示 1978 年种植面积 1000 万亩以上杂交种的自交系组成,种植面积最大的为自 3 11、30、塘四平头、获白、旅 28 和矮金 525。 80 年代中期,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种所用自交系组成进一步集中,以 1988 年为例,种植面积最大的为 早 4、自 330 和0 年代中期(1994 年为例),组配杂交种种植面积 1000 万亩以上的自交系,种植面积最大的为 早 4、 340、自 330、掖 107、掖 478。 到 1998 年,最大的为 478、丹 340、黄早 4、自 330。 特别是自交系自 330、早 4,以它组配的杂交种种植年份 1000 万亩以上的多达 10 个以上;其他还有如吉 63、5003、 107、7 等系,在生产上连续应用 1520 年或更长时间,经久不衰,且仍 12、有逐年扩大延续之势。 有 4 个自交系所组配的杂交种为中国玉米增产做出重大贡献。 自 330。 辽宁省丹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景奉文 1965 年主持育成,来源于利 67。 1972 年景奉文以旅 28自 330 育成单杂交种丹玉 6 号,是 70年代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种之一。 玉米育种家后来以自 330 育成的高产杂交种还有中单 2 号、京杂 6 号、七三单交、铁单 4 号等。 黄早 4。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当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下放并入)1971 年从塘四平头天然杂株穗行中选育,配合力高,抗病性强,穗部性状好;特别是株型紧凑,叶片挺立,与之组配的杂交种多为紧凑型或半紧凑型。 以黄早 4 组配的 13、紧凑型玉米高产杂交种有 早 4(烟单 14、户当号、黄 417、黄莫)以及掖单 2 号、掖单 4 号、苏玉 1 号等有 40 多个,开创了紧凑型玉米大面积种植的局面。 源于美国 187103。 康涅狄格州从 出,从理论上说,交系中 系遗传成分占 50%。 1971 年中国农业代表团访问加拿大时引进。 中国农林科学院李竞雄最早于 1972 年以 330 选育出中单 2 号,20 多年在全国种植面积一直位居前列,特别是 早 4 组合。 丹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吴纪昌育成的丹玉 13(最高年种植面积达 5200 多万亩。 其他以 配的杂交种还有四单 8 号、本玉 9 号、四单16、四单 19 等。 丹 340。 辽宁省丹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周宝林 1984 年主持育成,以白骨旅 9 与野生有稃玉米杂交后经辐射处理,以丹 340 组配的杂交种有掖单 13、丹玉 15、吉单 159、铁单 9 号、铁单 10 等。 专利查询。玉米种质创新与自交系培育
相关推荐
他会忍不住对着镜子,在自己的脸上勾勾画画。 他的脸,最适于画丑行的角色:蒋干、时迁、胡 里、陶洪 „„ 马正雄也是个热心人,看了总是喊 “ 好 ” ,还会求儿子给他画《坐寨盗马》中窦尔敦的脸,然后得意地唱: “ 将酒宴摆至在聚义厅上 „„” 1966年冬,马悦然 28岁,结了婚,只是还没有孩子,仍和父母住在一起。 这个小巷中的小院落,关上门,自成一个天地。 京剧团早就不演戏了,有身份的主角
1、、吸湿。 玉米种子的胚约占籽粒体积的 30%,重量只占籽粒的10%20%,胚结构疏松,含许多可溶性有机物,极易吸湿。 所以入库的玉米种子含水量容易提高,超过规定的标准。 易霉变。 玉米的胚部含有较多的糖分、蛋白质和脂肪,适宜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随着夏季温度升高,霉菌大量繁殖,易使种子霉变。 易酸败而丧失生活力。 玉米胚部集中了整个籽粒 80%90%的脂肪,夏季在种子含水量大的情况下
,什么三思而后行,欲速则不达,早抛到脑后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 略 (B卷 能力素养提升 ) (时间: 120 分 钟,满分: 120 分 ) 一、阅读鉴赏 (28 分 )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 3题。 (9分,每小题 3 分 ) 两汉时期,由于 “ 独尊儒术 ” 政策的施行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问世间 , 情为何物 , 直教人生死相许。 在漫漫长夜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写了一幅田园景象 , 表现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 14.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 使两个分句句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