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四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什么三思而后行,欲速则不达,早抛到脑后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 略 (B卷 能力素养提升 ) (时间: 120 分 钟,满分: 120 分 ) 一、阅读鉴赏 (28 分 )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 3题。 (9分,每小题 3 分 ) 两汉时期,由于 “ 独尊儒术 ” 政策的施行,学校教育得到普遍发展,再加上以 “ 经学取士 ” 为重要内容的选官制度的确立,也使两汉家学得以蓬勃发展。 学者专长一艺之后,在授徒讲论的同时,亦受学术家传习惯的影响,极为重视家中子弟的学业继承。 如《后汉书 伏湛传》: “ 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 卒,子无忌嗣,亦传家学,博物多识。 ” 这种传家世袭的学业就是家学。 家学是两汉经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粗略统计,在两汉明确有家学情况而且颇有名望和影响的经学世家约有百家之多。 他们或者子承父业世代相传、家业不断,如孔氏之学;或者宗族内相承以传其学,如大、小夏侯之学;或者如睢孟授业其姐的儿子颜 安乐以传其学。 从而为两汉经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家学一直是私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中有着独特作用。 家学首先影响汉代统治阶级的教育。 家学中因传经学而至仕的比例很大,有的甚至累世儒官,其中又有不少担任帝师或者太子太傅。 他们或亲自执讲,或开办学校,在其倡导下,兴学重教也成为评价官吏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汉代隆儒的氛围中,帝王多养成崇儒好学的风气。 元帝 “ 柔仁好儒 ” ,即位之后又制诏御史: “ 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 ” ;明帝曾 “ 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 冠带 搢 绅环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 这 些由家学而仕宦的势力,通过影响最高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影响着两汉政治和学术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家学本身的发展。 作为官学的补充,家学是私学的特殊力量。 汉武帝时兴太学,此后官学在国家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私学并未因此停顿,反而在官学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发展。 汉代私 人讲学的事例不胜枚举,读书人学成即授徒相当普遍。 家学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学者从事私学教授活动,他们或开门授讲,或声称著闻、学者争相归之,或隐居教授,所授学生常常数百人至千人,著录弟子多至千人乃至万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地方官学由于政治、经济 及战乱的影响,时有停置。 但是治学的儒者并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即使在战乱中也传业不息,讲学不辍。 这种家学传统,在促进经学广泛传播时,也使家族的学术得以保存并固定下来。 家学所传习的内容很宽泛,并不仅限于经学范畴。 自然科学也是家学所传习的重要内容,涉及天文、医学、数学、律法等广泛领域。 如刘歆继承父业,从小对数术、方技无所不究;世明律法的颍川郭氏则更为引人注目,据载,郭氏自弘以后, “ 数世皆传法律,子孙至公者一人,廷尉七人 ” ,为官者甚众。 正是因为有两汉家学的兴盛和学术家传的良好传统,所以在汉末动乱中,学术逐渐家门 化并得到保存和延续,从而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的家学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有删改 ) 1.下列关于两汉家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家学是私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发展与两汉 “ 独尊儒术 ” 政策的施行有直接关系。 B.家学是一种家传之学,从《后汉书 伏湛传》中的记载来看,它是传家世袭的学业。 C.家学作为官学的一种补充,对于文化的传承、家族子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D.家学传习的内容除了经学的范畴之外,还涉及天文、医学、数学、律法等广泛领域。 解析: 选 A 原文说:由于 “ 独尊儒术 ” 政策的施行,学校教育得到普遍发展,再加上以 “ 经学取士 ” 为重要内容的选官制度的确立,也使两汉家学得以蓬勃发展。 可以看出,“‘ 独尊儒术 ’ 政策的施行 ” 是两汉家学发展的原因,直接原因是学校教育得到普遍发展和以 “ 经学取士 ” 为重要内容的选官制度的确立。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汉代,一些世代传经、地位显赫的经学世家,常常形成累世儒官,这些由家学而仕宦的势力,就会成为当世国家政治力量的组成部分。 B.在汉代重视儒学的氛围中,帝王多养成崇儒好学的风气:汉元帝执政后,曾下令朝野要尊崇儒家文化;汉明帝曾亲自对儒生讲经论道,前来听讲的人以亿万计。 C.汉代治学的儒者,在因战乱等官学停置时,仍然不辍讲学、传业,这些一心向儒的儒者,对维系两汉经学的发展和教育的延续起着独特的作用。 D.两汉家学的兴盛和学术家传的传统,使得汉末动乱中,学术逐渐家门化并得到保存和延续,这就为魏晋世族家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 选 B “ 尊崇儒家文化 ” 错,偷换概念,文中说的是 “ 尊师而重傅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学中多有为帝王师者,他们传习的内容影响着最高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由此也促进了家学本身和两汉教育文化的发展。 B.汉代的家学传统,常常与 “ 世官 ” 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深受家学传统影响的经学家们,无可避免地完全为封建帝王服务。 C.两汉时期的家学较为开放,学者们不仅重视对家族内子孙的传授,形成家业,而且也对家族之外的好学者开门授讲,传习文化。 D.私学在两汉时期之所以得到很大的发展,一方面是受官学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家学中一些学者从事私学教授活动有很 大关系。 解析: 选 B “ 无可避免地完全为封建帝王服务 ” 说法过于绝对。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4~ 7 题。 (19 分 ) 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 年十八,至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 诸儒宗之。 年四十馀,始为郡吏。 以事系东郡发干狱。 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 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 后事释归家,为度辽将军邓遵所辟。 居无何,遵被诛,瑗免归。 后复辟车骑将军阎显府。 时阎太后称制,显入参政事。 先是安帝废太子为济阴王,而以北乡侯为嗣。 瑗以侯立不以正,知显将败,欲说令废立,而 显日沉醉,不能得见。 会北乡侯薨,孙程立济阴王,是为顺帝。 阎显兄弟悉伏诛,瑗坐被斥。 门生苏 祇 具知瑗谋,欲上书言状,瑗闻而遽止之。 时陈禅为司隶校尉,召瑗谓曰: “ 第听 祇 上书,禅请为之证。 ”瑗曰: “ 此譬犹儿妾屏语耳,愿使君勿复出口。 ” 遂辞归,不复应州郡命。 久之,大将军梁商初开莫府,复首辟瑗。 自以再为贵戚吏,不遇被斥,遂以疾固辞。 岁中举茂才,迁汲令。 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稻田数百顷。 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汉安初,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荐瑗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 由此迁济北相。 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致殷勤。 岁馀,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 瑗上书自讼,得理出。 会病卒,年六十六。 临终,顾命子 寔 曰: “ 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 其赗 赠之物,羊豕之奠,一不得受。 ” 寔 奉遗令,遂留葬洛阳。 瑗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 其《南阳文学官志》称于后世,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 瑗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单极滋味,不问馀产。 居常蔬食菜羹而已。 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以事 系. 东郡发干狱 系:关押 B.为度辽将军邓遵所 辟. 辟:征召 C.时李固为太山太守, 美. 瑗文雅 美:优美 D.家无担石储,当世 清. 之 清:认为 „„ 清廉 解析: 选 C “ 美 ” ,动词,赞美。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 /及其终也 /归精于天 /还骨于地 /何地不可臧形骸 /勿归乡里 B.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 /及其终也归 /精于天 /还骨于地 /何地不可臧形骸 /勿归乡里 C.夫人 /禀天地之气 /以生 /及其终也归 /精于天 /还骨于地 /何地不可 /臧形骸勿归乡里 D.夫人 /禀天地之气 /以生及其终也 /归精于天 /还骨于地 /何地不可 /臧形骸 /勿归乡里 解析: 选 A 解答此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 首先 “ 人 ” 是主语, “ 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 ” 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故其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C、 D。 再由 “ 归精于天 ” 和 “ 还骨于地 ” 是两个相对应的句式,可排除 B,故选 A。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崔瑗专心好学,即使在狱中也常乘审讯之余 ,向善学《礼》的狱官请教《礼》的问题。 身处颠沛流离之中也一心研究学问。 B.顺帝即位后,杀了阎显,崔瑗也被牵连。 崔瑗的学生苏祇想上书向皇帝说明情况,并为这件事作证,崔瑗制止了他。 崔瑗于是辞职回家,再也不应州郡的征召出来做官。 C.崔瑗在任知县期间,多次向朝廷上书,提出应实行的政事,为百姓开垦出几百顷稻田,百姓们歌颂他。 为官清廉,家中没有什么钱财。 D.崔瑗善文辞,喜欢结交朋友,大将军梁商、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泰山太守李固等,都对他极为推崇。 解析: 选 B 根据原文,苏 祇 只是想上书,愿为这件事作证的是陈禅。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自以再为贵戚吏,不遇被斥,遂以疾固辞。 (5 分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南阳文学官志》称于后世,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 (5 分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崔瑗 )自认为再做贵戚的官吏,未被重用却遭贬斥,于是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了。 (得分点:遇、疾、固辞各 1 分,句意 2 分 ) (2)他的《南阳文学官志》被后世称赞,那些擅长写文章的人都自认为赶不上他。 (得分点:称、 “ 称于后世 ” 被动句式、以各 1 分,句意 2分 ) 参考译文: 崔瑗字子玉 ,幼年时父亲去世,他专心好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