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阶段质量检测一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经有几件事侯蒙独自接受圣旨,蔡京不知道;蔡京侦探到这些事,告诉皇帝,皇帝说: “ 侯蒙也这样吗。 ” 将侯蒙贬为亳州知州。 宋江进犯京东,侯蒙上书说: “ 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 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 ” 皇帝说: “ 侯蒙身居外地却不忘君主,是忠臣。 ” 命他任东平知府,还没有上任就死了,终年六十八岁。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8~ 9 题。 (11 分 ) 天净沙 秋 [元 ]白朴 [注 ]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注 ] 白朴自幼聪颖好学,十几岁就已才华出众,声名远扬。 但是生逢乱世,又加幼年仓皇失母的离散之痛不绝于胸,因此他无意于建功立业,拒绝了朋友的极力举荐,只是以纵情诗酒、游乐山水为己事。 8. 这首小令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秋景图,体现出秋天不同的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作者用了孤村、落日、残霞、老树、寒鸦等意象 (景物 )来表现传统秋意冷寂、凄清、萧瑟的一面;结尾又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意象 (景物 ),展现了秋天明朗、绚丽、多彩的一面。 9.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对比。 积极乐观的对待人生,充满希望地去选择自己向往 (远离官场 )的生活。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诗经 氓》中暗示女主人公对男子的忍耐也是有极限的两句是 “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 (2)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怨恨楚怀王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两句是 “ 怨灵修之浩荡兮 , 终不察夫民心。 ” (3)曹操在《短歌行》中用 “ 譬如朝露 , 去 日苦多 ” 两句极言人生苦短,稍纵即逝。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 (4)题。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路 过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 “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 在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 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 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 “ 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 ” 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外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 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 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 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 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 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 (王羲之的儿子 )手下谋了一个祭 酒的差事。 可惜好景不长。 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 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 “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 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 400 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 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 —— 做皇帝。 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 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 402 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 国为楚。 公元 405 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 “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 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 “ 谋朝篡位 ” 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 用陶渊明。 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中写道: “ 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 „„” 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 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 405 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 “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丰下说: “ 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 ”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 “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了。 幸甚啊,幸甚。 归去来。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 “ 潜 ” ,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 终于得出结论,要 “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的陶渊明了。 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 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 ,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