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单元序列写作一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 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 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 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 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 “ 尴尬 ” 呢。 ② 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 无论是《诗经》中的 “ 风雅颂 ” ,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 „„ 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 由于白话 “ 新诗 ”“ 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 ”( 胡适《谈新诗》 )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 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 的。 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 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 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 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益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 益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 退却,科技英雄、商业英雄和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⑤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 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 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 )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 )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B.中国新诗越来越 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 解析:选 C 由第 ③ 段可知 C项不是新诗内容方面的变化,是说新诗形式多样,反映新诗注重形式。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 “ 尴尬 ” 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科技英雄、商业英雄和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解析:选 B 由第 ④ 段可知, B项描述的只是一个客观背景,主要原因在于在这个客观背景下诗人们的自闭。 1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 “ 尴尬 ” 处境。 解析:选 D D 项中 “ 就一定能够改变 ” 说法太绝对。 D.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 18 题。 (14分 )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 曹积三 ① 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 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 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 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 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 “ 艾青喜欢红玫瑰。 ” 我感到一阵宽慰。 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 完。 ② 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 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 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 “ 禁借 ” ,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 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 槃 的凤凰。 然而,直到 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 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