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 (《论语 学而》 ) 注 ① 礼 :在春秋时代 ,“礼 ”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这里的 “礼 ”,既指 “周礼 ”中的礼节、仪式 ,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礼之用 ,和为贵 ”,意思就是说 ,“礼 ”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 “和 ”。 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 “礼 ”的 ,而 “礼 ”的运用 ,又以和睦为贵。 “小大由之 ”,是总结上文。 这里的 “由之 ”是 “遵循这个原则 ”的意思。 儒家认为 :“礼 ”是为了 “和 ”,“和 ”最重要 ,事事都要讲 “和 ”。 “礼 ”的运用以 “和 ”为贵 ,又指出不能为 “和 ”而 “和 ”,要以 “礼 ”节制之 ,可见有子提倡的 “和 ”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D.“和 ”是儒家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 儒学 “礼之用 ,和为贵 ”的思想 ,表明 “礼 ”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 ,就是创造人与人乃至全社会的和谐。 解析 “事事都要讲 ‘ 和 ’ ”与原文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的主张相违背。 答案 B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请结合上面的选段 ,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 要分析出 “和而不同 ”与 “同而不和 ”的区别。 参考。20xx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墁、垩墙壁、襄墓及贮水池。 、黄土 ,再用糯粳米、羊桃藤汁和匀 ,轻轻地夯打便很坚固 ,永久不会损坏 ,这就是 “三合土 ”。 、台州、福建、广东沿海一带的人 ,若是不习惯使用石灰 ,那么就用天生的牡蛎来代替石灰。 解析 “石不堪灰者 ”是说 “沿海的石头如果不能烧成石灰 ”,不是 “若是不习惯使用石灰 ”。 答案 D。 (1)成质之后 ,入水永劫不坏。 亿万舟楫 ,亿万垣墙 ,窒缝防淫是必由之
气 ,宁为兰摧玉折 ,不作瓦砾长存。 参考答案 (1)倘若把他们所做的事不加隐讳地记录下来 ,不掩饰他们的污点 ,那么他们的丑恶行径就会昭著于一个朝代 ,而他们的恶名则会流传千年。 (2)(这些史实 )足以证明世事多艰 ,史书要做到实录是特别难得的。 (3)烈士舍身而求取美名 ,壮士看重气节 ,宁愿成为折断的兰花和破碎的玉石 ,也不做瓦砾而保命。 (二 )导学号 549500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夫年渐长 迨 :等到。 介. 若伯夷 介 :孤高。 解析 非 :批评 ,指责。 答案 B ,全都属于作者所谓 “难得 ”之趣的一项是 ( ) ① 辨说书画 ,涉猎古董 ② 如苏州之烧香煮茶 ③ 不失赤子 ,能婴儿 ④ 无拘无缚 ,得自在度日 ⑤ 或为酒肉 ,或为声伎 ⑥ 有身如梏 ,有心如棘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解析 ①② 皆趣之皮毛 ,⑥ 去趣愈远。 答案 C
言一行 ,服膺师说 ,泊然自晦 ,凡事必归于厚。 沈甸华之卒也 ,潜斋不食二日 ,敬恒问曰 :“朋友之丧而若此 ,无乃过欤 ?”潜斋喟然叹曰 :“为其无以为丧也。 ”敬恒曰 :“请为先生任之。 ”殡葬皆出其手。 潜斋不肯轻受人物 ,惟于敬恒之馈不辞 ,曰 :“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 ”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 ,每时 ③ 其乏而致之 ,终其身无倦。 潜斋之殁 ,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
千余众。 我于彼听见大师劝道俗 ,但持《金刚经》一卷 ,即得见性 ,直了成佛。 ”慧能闻说 ,宿. 业有缘。 便即辞亲 ,往黄梅冯墓山 ,礼拜五祖弘忍和尚。 弘忍和尚问慧能曰 :“汝何方人 ?来此山礼拜吾 ,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 ?”慧能答曰 :“弟子是岭南人 ,新州百姓 ,今故远来礼拜和尚 ,不求余物 ,唯求作佛法。 ”大师遂责慧能曰 :“汝是岭南人 ,又是獦獠 ,若堪作佛 !”慧能答曰
(3)(我 )在外做贵族的仆隶三年了 ,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 (二 )导学号 54950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第 10~13题。 齐棠公之妻 ,东郭偃之姊也。 东郭偃臣崔武子。 棠公死 ,偃御武子以吊焉。 见棠姜而美之 ,遂取之。 庄公通焉 ,骤如崔氏 ,以崔子之冠赐人。 侍者曰 :“不可。 ”公曰 :“不为崔子 ,其无冠乎 ?”崔子因是 ,又以其间伐晋也 ,曰 :“晋必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