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写作的特点 (1 分 );赞颂李白对大唐的突出贡献 (1 分 );以形象的语言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言简意赅而又意蕴无穷。 (1 分 ) 三、语言运用 (10 分 ) 15. “ 点赞 ” 为一网络词语,意为对某个内容表示赞同、喜爱。 请仿照示例,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选材,将下面的话补写完整,构成排比。 (4 分 ) 要求: ① 符合作品的特点 (形象、语言、技巧和内容等 ); ② 句式相近。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 格,成了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的滋养剂。 徜徉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长廊中,我为塑造了哀怨与执着的湘水女神的屈原《 湘夫人》点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吟诵经典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对相关的课文内容有较好的了解,这就要求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书学习到位,其中的经典篇目较多,选择空间很大。 题干允许从 “ 形象、语言、技巧和内容 ” 等多个方面来写,所以,难度不大。 仿写时,注意句式与例句保持一致。 答案: 我为具有朴素平淡语言风格的孟浩然《夜归 鹿门歌》点赞 我为勾勒出开阔宏丽意境的杜甫《登岳阳楼》点赞 16.校园电视台 “ 新闻快递 ” 和 “ 时事酷评 ” 栏目准备各招一名学生记者。 请你根据下图的内容,续写一段话,推介张亮、李小明两位同学到合适的栏目。 (6 分 ) 校园电 视台: 获悉你们 “ 新 闻 快 递 ” 和 “ 时 事 酷 评 ” 栏 目 要 招 收 学 生 记 者 , 我 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介人: 2020 年 12 月 13 日 解析: 首先要认真读图,从中可以看出张亮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比李小明强,而李小明的记叙文写作比张亮得分高,根据两人在写作上的特点,结合栏目需要,适当分析归纳,写出推荐的理由即可。 答案: 张亮同学议论类文章的写作水平高,笔锋犀利,触觉灵敏,见解独到,做 “ 时事酷评 ” 的记者非常合适; (3 分 )李小明同学记叙类文章写得好,他笔触细腻,能及时捕捉到校园的新鲜事,适合做 “ 新闻快递 ” 的记者。 (3 分 )(答对一点 3 分,其中 “ 理由 ” 1 分,“ 栏目 ” 1 分, “ 得体 ” 1 分 ) 四、写作表达 (60 分 )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诗一首 无名氏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①。 [注 ] ① 贼,杀害。 这首古诗用极普通的事例,说明甘与苦、好与坏、利与害等大都是相生相伴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请选择四句诗中的一句作标题,写一篇 800 字以上的文章。 [写作提示 ] 这是一道提供材料的命题作文。 写作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吃透四句诗的内涵。 “ 甘瓜抱苦蒂 ” 等诗句字面上不难读懂,而且提示语 “„„ 说明甘与苦、好与坏、利与害等大都是相生相伴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 ” ,已经对它们作了解释 (“ 贪人还自贼 ” 说的是贪图利益的人会伤害到自身,也属于 “ 利与害相生相伴 ” )。 (2)精选自己体会最深刻、积累素材最丰富、最利于展示个性的一句作为题目并构思成文。 (3)如果不用原有的诗句作为标题,还是依照写话题作文的老习惯,把题目自定为 “ 甘苦浅说 ”“ 甘与苦 ”“ 好与坏 ”“ 苦尽甘来 ”“ 做出正确的选择 ”“ 利与害同在 ” 等,就明明白白地违反了作文的要求,无疑是要扣分的。 如果画蛇添足,在规定的题目后又加上其他字词,如 “ 甘瓜抱苦蒂,有你也有我 ”“ 甘瓜抱苦蒂的真谛 ” ,同样不合要求。 (4)可以自拟一个副标题,以揭示文章的对象或主旨。 例如 “ 甘瓜抱苦蒂 —— 人生际遇的苦与甘 ”“ 甘瓜抱 苦蒂 —— 成全你也成全我 ”“ 贪人还自贼 —— 琵琶女自述 ”。 还可以在题目下自拟一则切题的题记。 比如 “ 利旁有倚刀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美枣生荆棘 —— 利刺与香花,是玫瑰冷傲于群花中的本钱 ”。 (B卷 能力素养提升 ) (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 一、古代诗歌鉴赏及名句默写 (66 分 ) (一 )古代诗歌鉴赏 (56 分 )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 分 ) 曲江对酒 ① [唐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②。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 ③ 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 ④ 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 ] ①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 (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 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 ② 霏微:迷蒙的样子。 ③ 判:甘愿的意思。 ④ 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4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桃花细逐杨花落 ” 一句,原作 “ 桃花欲共杨花语 ”。 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 (4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人感觉闲散无聊,枯坐江头多时,不 想回去, “ 纵饮 ”“ 懒朝 ” ,后悔没有及早辞官归隐,诗人面对仕途失意、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报国无门的状况,抒发了其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 (2)“ 桃花欲共杨花语 ”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 正因为仕途失意,懒散无聊,诗人才久坐江头,如此留意于花落鸟飞, “ 桃花细逐杨花落 ” 纯用描写,能更好地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 喜迁莺 晓行 [宋 ]刘一止 晓光催角。 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 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 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 叹倦客、悄 ① 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 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漂泊。 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 这情味,望一成 ② 消减,新来还恶。 [注 ] ① 悄:宋人口语,简直的意思。 ② 一成:宋人口语,一点点地,渐渐地。 (1)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表现 “ 晓行 ”。 请简要分析。 (4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新来还恶 ” 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 请 简要分析。 (4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 听觉角度。 角声催促,鸟还未被惊醒,邻户 的鸡已啼鸣,这是凌晨在驿站客舍听到的情景,点明题中的 “ 晓 ” 字。 ② 视觉角度。 连绵村庄,晨烟未散,行人起,丛 林中残月在天,这是晓行所见的情景。 ③ 感觉角度。 眼泪被寒霜微微凝结,为御寒而喝的酒,还不够抵抗天气的寒冷,这是写晓行的感触和感受。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人的惆怅和羁旅漂泊的倦怠。 词人原本希望这伤感惆怅的“ 情味 ” 会随时间渐渐 “ 消减 ” ,却不料近来的愁情更加浓重,这 “ 新来还恶 ” 四字,总结了诗人所有的哀愁,强化了此愁之浓。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 春中田园作 [唐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1)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了哪些意象。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4 分。20xx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