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切花生产技术内容摘要:

1、季花色艳丽,花瓣多为重瓣,芳香沁人,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被称为“花中皇后”,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月季切花的用途十分广泛,除供家庭、宾馆、饭店作插花外,还常用来制作花束、花篮和装饰结婚花车等。 繁殖方法1、扦插法。 嫩枝扦插在春末或秋初进行。 若采用喷雾装置更易成活,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在地温 气温 10、相对湿度 70%80%时发根最易。 2、嫁接法。 砧木多为野蔷薇实生苗,12 月为嫁接适期,嫁接方法主要有芽接和枝接。 3、组织培养。 多选取刚谢花后、半木质化枝条的第 37 节,除去枝条上的叶片,消毒后切成单芽茎段进行培养。 栽培要点月季喜光照充足,不耐荫蔽,每天需接受 5 小时以上的阳光直射。 喜温和,忌炎 2、热,怕严寒。 多数品种生长的最适温度为白天 1526、夜间 1015。 白天温度太高,生长迟缓,花少而小,花朵不耐久,花色易褪、易变;而温度低于 13,则产花量减少,采花期延迟。 月季最适宜生长的相对湿度是75%80%,如果相对湿度过大,易患黑斑病和白霉病;相对湿度太低,则叶片和花朵易变畸形。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地势高、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栽植,生长健壮,花繁叶茂。 1、定植。 种植畦需深翻,并结合翻地施入牛粪、猪粪、鸡粪和复合肥等改良土壤。 南方高温、多雨的天气应采用高畦种植,双行式、三行式或四行式定植,株距为 30 厘米、行距 35 厘米。 2、肥水管理。 月季栽培周期可达 56 年,开花多,需肥 3、量大,应根据植株生长、天气状况及品种等确定好施肥次数和施肥量,以满足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 通常是把月季所需的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配成复合肥料施用。 灌溉与施肥同时进行,一般每 24 周施用 1 次。 3、修剪疏蕾。 生长期要注意修剪、疏蕾,并及时除去开花枝上的侧芽、砧木上发出的芽及接穗上的根,以促使株型合理、开花集中、花大色艳。 4、遮荫降温。 南方温暖地区切花月季露地栽培夏天气温高尤其要注意遮荫和防雨,冬天一般无需加温。 花期调节月季温室栽培,产花期从 10 月至翌年 5 月,其中以 12 月至翌年 3 月价值最高。 南方温暖地区如广州、深圳以及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等露地栽培月季,周年均可供应切花,但是市场价格 4、起伏很大,圣诞节、情人节和春节等节日价格最高。 因此,需有意识地调节花期,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1、对温度的调控。 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提供月季生长的适宜温度,就能使月季连续不断地开花。 2、修剪、摘心和控制水肥。 在节日大量需要切花,提前 68 周修剪 1 次,然后减少浇水量,迫使其休眠 1 周。 如为了国庆供花,必须在 8 月初开始恢复生长,一般品种新梢抽出 60 天后即可开花,正好赶上节,但仍要摘心 12 次,直到全株的主枝、侧枝的数量足以产生大量的花朵为止。 3、调节花期的参数。 由于光照强度的不同,春夏两季两茬采收的时间相隔 6 周左右,秋季至冬季要 78 周采切 1 次。 这可以作为通过摘心以及控制 5、温度、度来调节花期的一个参数。 采收与贮运1、适期采收。 通常为开花前 12 天,南方地区花蕾尚未开口就可采收。 采切的时间还与品种有关,红色和粉红色品种一般在头两片花瓣开始展开、萼片处于反转位置时采收,黄色品种稍早于红色和粉红色品种,白色品种则稍晚于红色和粉红色品种。 在晚春和夏季,又比秋季和早春早一些采切。 用于贮藏的月季比正常采收早 12 天采切。 2、适度合理剪切花枝。 花枝剪切时一般要有 5 个节间距或更长一些,剪下后让花枝吸透水,然后按花枝长度分级,每 30 枝扎成 1 束,上市出售。 3、入库贮藏。 采切后的月季如果不立即上市出售,可入库贮藏,贮藏的温度为13,相对湿度为 90%95%,最好插入水中或保鲜液中进行湿藏。 若需要贮藏 2 周以上时,最好干藏在保湿容器中,相对湿度要求85%95%。 4、采切后的运输。 近距离运输可以采用湿运,即将切花的茎基用湿棉球包扎或直接浸入盛有水或保鲜液的桶内;远距离运输可以采用薄膜保湿包装。 干贮的月季切花在运输前,宜再切除花枝基部 1 厘米,并插入含糖的杀菌液中处理46 小时。 5、蕾期采切的花枝要催花。 可于采切后置于每升 500 毫克柠檬酸溶液中,在01冷藏条件下过夜。 然后把花枝基部置于上述催花液中,在温度 2325、相对湿度 80%和 10003000 勒克斯连续光照下处理 67 天,可达到出售要求。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