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选读练习题第四课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钱的态度不仅表现在他的商业演出及他对于批评的态度上 ,同时表现在他对音乐家权益的争取上 ,简要概括 ,就可以得出具体的答案。 参考答案 ① 工作之余 ,受纽约百货商店经理的邀请 ,指挥两场音乐演出 ,得到 1 000美元的报酬。 ② 面对报刊的批评和攻击 ,明确表达自己对挣钱的看法。 ③ 花费大量时间为音乐家争取权益。 “ 浪漫主义骑士 ”?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解析 回答问题时 ,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把握 “ 浪漫主义 ”“ 骑士 ” 的含义 ,二是分析 “ 浪漫主义 ”“ 骑士 ” 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从 “ 浪漫主义 ” 的角度思考 ,斯特劳斯坚持浪漫主义音乐创作 ,有多部作品。 从 “ 骑士 ” 的角度分析 ,斯特劳斯有着骑士的性格 ,如为音乐家争取权益等。 参考答案 ① 坚持创作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作品。 即便中间有新风格的作品问世 ,但斯特劳斯 最终还是回归熟悉的浪漫主义音乐。 ② 创作了著名的交响诗 ,如《唐璜》《死与净化》等 ,也创作了有名的歌剧 ,如《玫瑰骑士》。 ③ 有骑士的性格特征。 如为音乐家争取权益 ,坚持在海报和节目单上印上犹太作家茨威格的名字。 ?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 解析 回答启示类探究题 ,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传主有何个性特点 ,二是作者是如何表述这些特点的。 作答本题时 ,可以找出斯特劳斯的成功之处 ,然后思考其取得这些成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拟写答案时 ,可以先概括斯特劳斯成功的具体原因或表现 ,然后分析其在文中的具体体现等。 参考答案 ① 抓住机会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因为家庭的熏陶 ,斯特劳 斯从小就接触音乐 ,后来从大学辍学从事音乐创作。 ② 多元发展 ,做好自己事业的方方面面。 斯特劳斯不仅在交响诗方面成绩斐然 ,在歌剧创作上也卓尔不群。 ③ 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 在交响诗这种音乐体裁上 ,是对音乐家李斯特的继承和发展。 他的交响诗结构更加宏大 ,并注入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④ 观察社会 ,体会现实。 斯特劳斯的音乐作品既表现了 19 世纪人的痛苦、挣扎 ,也表现了 20世纪人的欢悦、迷惘。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第 10~13 题。 马寅初 :风雨人生一百年 马寅初十几岁时 ,维新之风吹到家乡。 他受维新思潮的影响渴望外出读书。 1901年秋 ,20岁的马寅初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冶系。 1906年秋 ,他进入美国耶鲁大学矿冶系学习 ,后入哥伦比亚大学改学经济学专业。 当时 ,留美的中国学生获取学位的 “ 窍门 ” 是写论文时选择导师不熟悉的有关中国问题。 马寅初在哥伦比亚大学写博士论文时 ,却把 “ 纽约市财政 ” 作为题目。 他对纽约进行了翔实的调查后 ,高质量地完成了论文 ,此文还被哥伦比亚大学选为教材。 马寅初回国后 ,应邀到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 20世纪 30年代前期 ,他又担任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 为了显示 “ 礼贤下士 ”, 蒋介石请马寅初担任立法院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 ,实际上就是南京政府的最高经济顾问 ,参与经济政策的制定。 面对千疮百孔的民族经济 ,马寅初一直在寻求救国良策。 抗战初期 ,马寅初满怀救国激情在重庆参与整顿经济。 然而 ,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买办资本借抗战名义聚民财入私囊。 马寅初见此怒不可遏 ,在立法院提出向发国难财者征收 “ 临时财产税 ” 的议案。 此论一出 ,各界轰动。 他还在演讲中直斥蒋介石 :“ 有人说委员长领导抗战 ,可以说是我国的 ‘ 民族英雄 ’。 但是照我看 ,只能说是 ‘ 家族英雄 ’。 因为他包庇他的家族亲戚 ,危害国家民 族啊 !” 马寅初切身感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 ,认识到自己的强国理想不可能在这样黑暗的政权下实现。 面对民族的灾难 ,马寅初开始关注共产党。 1939年 ,他同周恩来、王若飞会面 ,听到他们对抗战形势和中国前途的介绍 ,让他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 与周恩来的一席谈话 ,改变了马寅初的人生轨迹。 后来 ,他回忆说 :在 1939 年以前 ,我是不与共产党一起的 ,“ 自那年起直到现在 ,无时无刻不与共产党在一起 ”。 马寅初的言行 ,使蒋介石恼怒万分。 1940 年 12 月 ,马寅初被强令 “ 外出考察 ”, 实际上是先后被送往贵州息烽和江西上饶的集中营关押。 马寅初被 捕引起了各界愤慨 ,共产党人也组织力量进行营救。 1944年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大溃败 ,在各界一片指责之声 ,蒋介石被迫恢复马寅初的自由。 新中国成立后 ,年近古稀的马寅初焕发了青春。 1951年 ,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一上任就马上倡导北大教师开展思想改造学习运动。 对中国建设的长远规划 ,他也进行了深入思考。 1953年 ,新中国首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国已有 6 亿人 ,增长率又达每年 %。 马寅初忧心忡忡地认为这将会 “ 影响工业化 ”, 应当实行计划生育。 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写成提案。 1957年 ,他把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 后来 ,这篇提案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这就是著名的《新人口论》。 对于控制人口的主张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