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新组合“中浙优1号”的高产栽培内容摘要:
1、浙优 1 号”的高产栽培 中浙优 1 号(中浙 A/航恢 570)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 2004 年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引入该品种在丽新乡咸宜村小面积试种获得了高产。 2005 年在咸宜村建立了 500 亩(1 亩=667 平方米,下同)稳粮增效示范方,前作春大豆、春花生,后作种植中浙优 1 号杂交水稻,又取得了良好成效。 现将中浙优 1 号在示范方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产量经莲都区农业局组织的示范方验收组验收,11 丘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 克,比方外中浙优 1 号平均亩产 560 千克增产 克,增产幅度达 其中范云青户 高产攻关田亩产达 克 2、,占金火户 高产攻关田亩产达 克。 示范方内一般农户种植的中浙优 1号亩产均在 600 千克左右,普遍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生育期据观察记载,5 月 2025 日播种,6 月 15 日前后移栽,一般在 8月底9 月初齐穗,9 月底10 月初成熟,全生育期 133135 天。 (3)抗性 2005 年中浙优 1 号在生育期间,虽多次遭受台风侵袭,但仍表现生长青秀,示范方内没有发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也较轻,只是成熟期因连日阴雨和台风影响,部分田块出现倒伏现象。 (4)米质外观品质好,煮饭时清香四溢,适口性好,米饭冷后不回生,口感极好。 (5)主要农艺性状据测定,株高 13013 3、6 厘米,攻关田亩产达 650 千克以上田块的有效穗达 1520 万,成穗率 65%70%,穗长 2528 厘米,每穗总粒数146187 粒,结实率约 千粒重 2728 克。 )做好种子处理,适时播种杂交种子由区粮油站统一供种。 播种前抢晴天晒种 12 天,然后用强氯精药剂浸种消毒,以杀灭种子所带的病菌,可有效预防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 根据前作春大豆和春花生的成熟期,再结合中浙优 1 号的生育特性,确定 5 月 2025 日播种。 (2)稀播旱育,提高秧苗素质每亩秧田播种量 910 千克,亩用种量 克,提倡旱育或半旱育秧,以提高秧苗素质。 (3)短秧龄嫩秧早插于秧龄 2025 天、叶龄 5时移 4、栽。 (4)少本稀植提倡单本插秧,密度 1823 厘米2833 厘米,每亩栽插950011500 丛。 (5)因地制宜,配方施肥根据中浙优 1 号的需肥特性,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施肥,先对土壤取土化验,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确定示范方的施肥方案:全方采用水稻专用肥 50 千克打耙面作基肥,插秧后 57 天结合除草,施尿素810 千克促蘖,并亩增施氯化钾 58 千克,以壮秆防倒伏;抽穗前 710 天看苗施好穗肥,一般亩用尿素 34 千克;齐穗后每隔 57 天用 酸二氢钾加叶面宝叶面喷施 2 次,以促进籽粒饱满,提高结实率。 (6)湿润灌溉,控苗壮秆移栽成活后田间以湿润灌溉为主,以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当分蘖数达到 2528 万时及时搁田控制无效分蘖,以促进壮秆大穗和减轻病虫为害。 齐穗后湿润灌溉,活水养稻至成熟,以防早衰,促进籽粒饱满。 005 年水稻生育期内气候异常,台风频袭,阴雨天偏多,气温偏低,导致褐稻虱暴发,卷叶虫发生偏重。 台风过后,我们重点抓了纹枯病、稻曲病和白叶枯病及稻飞虱、卷叶虫的防治。 在防治上严格执行无公害技术,选用低残留的敌敌畏、吡虫灵、毒死蜱和三唑酮等农药防治。 对暴发的稻飞虱,选用敌敌畏等对口农药,加大药液量,增加防治次数,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褐飞虱大暴发。 专利查询。杂交稻新组合“中浙优1号”的高产栽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