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籼稻粤优938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38 栽培技术 粤优 938 于 2000 年 4 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定名,2002 年 5 月获得国家品种保护,为三系法杂交籼稻组合。 选育经过粤优 938 由江苏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与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育成。 1993 年夏季在南京以红莲型优质三系不育系粤泰 a 与红莲型恢复系配成粤优 938。 1994 年该组合在江苏农科院粮作所试验地进行小区品比,3 次重复平均产量为 对照汕优 63 增产 达显著水平。 1995 年该组合在江苏、安徽 11 个点进行大区示范和生态适应试验,表现出较高的增产水平。 产量表现在 19961998 年江苏省各级产量试验中,粤优 938 一般每公顷有效穗 2、232 万262 万穗,成穗率 60%左右,每穗总粒数 180190 粒,结实率 80%,千粒重 27 克左右。 20002001 年,粤优 938 在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以及四川等 10 个省区示范种植,面积近 6700般产量 002 年在上述省份共示范 10 万 致反映很好。 预计 2003 年可推广 27 万 征特性粤优 938 总叶片数为 1718 张,株高 120 厘米左右,米,分蘖力中等偏强,苗期早发性弱于汕优 63。 株型紧凑,叶片窄长而挺,叶色深绿,生长后期,功能叶青秀,青枝蜡秆熟色好。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监督检测中心品质分析,粤优 938 的所有品质均 3、达国家优质稻谷gb/999 定级标准,所检测的 12 项指标中,8 项达国优 1 级,4 项达国优 2 级,总评达国优 2 级米标准,尤其是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极佳。 1997 年经江苏省植保站鉴定,粤优 938 对 4 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即 173、 抗性反应均为 3 级,表现为中抗。 对长江流域 3 个稻瘟病致病种群 均表现为中抗。 相比之下,对照种汕优 63对上述白叶枯病菌系表现为感至高感。 对 瘟病菌表现为感病。 粤优 938在南京作单季稻栽培,5 月初播种,全生育期 147150 天,比汕优 63 迟熟 7天左右。 在广州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 137140 天,较汕优 63 迟熟 68 天;在广州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 145147 天,比汕优 63 迟熟 5 天左右。 经多年试验,该组合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及其他适合种植汕优 63 的一季中籼稻区,均可安全抽穗成熟而被加以利用。 高产栽培技术精量播种,及时移栽 4 月 25 日至 5 月 5 日,以药剂对种子作浸种处理。 大田用种量 67田播种量以移栽时秧苗带 12 个分蘖为标准加以控制。 旱育秧或水育秧皆可。 旱育秧最长秧龄不超过 50 天,水育秧最长秧龄不超过 40 天,苗期最好用矮壮素等生长调节剂作矮化处理。 合理密植株行距为 667插 穴,每穴 12 苗。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一般按杂交籼稻常规进行,但必须防治稻曲病。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